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六 (4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44)

1. 血虛作痛

一婦人,磕臂出血,骨痛熱渴,煩悶頭暈,日晡益甚,此陰虛內熱之證,用八珍加丹皮、麥門、五味、骨碎補、肉桂,及地黃丸治之悉愈,卻去桂,加牛膝,續斷,二十餘劑而瘡愈。

白話文:

一位婦人跌倒擦傷手臂出血,傷處骨頭疼痛、發熱口渴,感覺煩悶頭暈,這些症狀在下午更加嚴重。這是陰虛內熱的表現,於是醫生用八珍湯加丹皮、麥門冬、五味子、骨碎補、肉桂,以及地黃丸治療,很快就痊癒了。之後去除肉桂,加入牛膝和續斷,再服用二十多劑藥,傷口也完全好了。

2. 骨傷作痛

一小兒,足傷作痛,肉色不變,傷在骨也,頻用炒蔥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日間用健脾胃生氣血之劑。數日後服地黃丸,三月餘而瘥。一小兒,臂骨出臼,接入腫痛發熱,服流氣等藥益甚,飲食少思。薛以蔥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黃耆、柴胡、桔梗、續斷、骨碎補治之,飲食進而腫痛消;又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治之,氣血和而熱退愈矣。

沒藥丸,治打撲內損,筋骨疼痛。

沒藥,乳香,川芎,川椒(去目及合口者)

芍藥,當歸(各半兩),自然銅(二錢半,火燒醋焠七次)

上為細末。用黃蠟二兩,熔開,入藥末不住手攪勻,丸如彈子大。每一丸,用好酒一盅化開,煎至五分,乘熱服之。隨痛處臥,連服二三丸立效。

白話文:

骨傷作痛

一個小孩腳受傷疼痛,皮膚顏色沒變,傷在骨頭上,經常用炒熱的蔥敷患處;半夜服用和血定痛丸;白天服用健脾胃、生血的藥物。幾天後服用地黃丸,三個月多就痊癒了。另一個小孩手臂脫臼,接好後腫痛發熱,服用疏通氣血的藥物反而更嚴重,食慾不振。薛某用蔥敷患處,疼痛馬上就止住了,再用六味地黃丸、黃耆、柴胡、桔梗、續斷、骨碎補治療,食慾恢復,腫痛消退;又用補中益氣湯加麥芽、五味子治療,氣血調和,發熱消退,病就好了。

沒藥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內臟損傷、筋骨疼痛。

配方:沒藥、乳香、川芎、川椒(去除枝梗和開口處)、芍藥、當歸(各半兩)、自然銅(二錢半,用火燒後用醋煮七次)。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黃蠟二兩熔化,加入藥末不斷攪拌均勻,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次取一丸,用好酒一盅化開,煎至五分,趁熱服用。然後根據疼痛部位躺下休息,連續服用二三丸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