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五 (7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71)

1. 發痙

,一婦人,因大勞患臁瘡,發疙瘩搔碎成瘡,日晡熱甚,或口噤發搐,或頭目眩暈,此肝脾氣血虛而內熱。以八珍散加柴胡、山梔治之,諸症少愈。復因怒前症復作,經行不止,此肝脾血熱,用加味逍遙散漸愈。又用八珍散加柴胡、山梔而痊。一婦人發疙瘩,日晡熱甚,月經先期,或頭目昏眩,或寒熱發熱,或四肢抽搐,此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治之尋愈。後因怒前證復作,口噤遺尿。

此肝火血燥也。用加味小柴胡湯治之漸愈。又夜間發熱譫語,此血分有熱也。用小柴胡湯加生地而愈,更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而安。一婦人患繭唇,月經先期,予以為肝火血熱。不信,乃泛用降火之劑,反致月經過期。復因勞怒,口噤呻吟,肢體不隨,六脈洪大,面目赤色,用八珍加五味、山梔、丹皮、麥門數劑漸愈,兼用逍遙散、六味丸料,各三十餘劑全愈。

,一婦經行遇怒,其經即止,甚則口噤筋攣,鼻衄頭痛,痰湧抽搦,瞳子上視,此肝火熾甚,以小柴胡加熟地黃、山梔子、釣藤鉤而愈。一婦素陰虛,患遍身搔癢,誤服祛風之藥,口噤抽搐,肝脈洪數,予曰:肝血為陰為水,肝氣為陽為火,此乃肝經血虛火盛耳。宜助陰血,抑肝火,遂用四物、麥門、五味、柴胡、山梔、生草,熱搐頓止;又以八珍加黃耆、麥門、五味、釣藤、炙草調理而愈。

,一婦人久患流注,脾胃虛弱,忽痰壅氣喘,頭搖目札,手揚足擲,難以候脈,視其面黃中見青,此肝木秉脾土也。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治之而蘇,更以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而安。

白話文:

一位婦女因過度勞累患上臁瘡(腿部潰瘍),瘡瘍處長疙瘩,抓破後變成潰瘍,下午發熱嚴重,有時口噤抽搐,有時頭昏眼花。這是因為肝脾氣血虛弱,體內又有熱邪。醫生用八珍湯加柴胡、梔子治療,症狀有所減輕。後來因為生氣,舊病復發,月經不止,這是肝脾血熱,於是改用加味逍遙散治療,逐漸痊癒。最後再用八珍湯加柴胡、梔子鞏固療效,痊癒。

另一位婦女長疙瘩,下午發熱嚴重,月經提前,有時頭昏眼花,有時寒熱交替,有時四肢抽搐,這是肝經風熱、血液乾燥。醫生用加味逍遙散治療,很快就痊癒。後來因為生氣,舊病復發,口噤、尿失禁,這是肝火血燥。醫生用加味小柴胡湯治療,逐漸痊癒。晚上發熱、說胡話,這是血分有熱,醫生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治療痊癒,之後再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身體恢復健康。

一位婦女患有唇部潰瘍(繭唇),月經提前,醫生診斷為肝火血熱。但病人不信,自行服用降火藥物,反而導致月經推遲。後來因為勞累和生氣,口噤呻吟,肢體不聽使喚,脈象洪大,面紅,醫生用八珍湯加五味子、梔子、丹皮、麥門冬等藥物治療,症狀逐漸減輕;同時配合逍遙散、六味地黃丸,服用三十多劑後痊癒。

一位婦女月經期間生氣,月經就停止了,嚴重時口噤、肌肉痙攣、鼻出血、頭痛、痰多、抽搐、瞳孔上翻,這是肝火旺盛。醫生用小柴胡湯加熟地黃、山梔子、釣藤鉤治療痊癒。

一位婦女體質陰虛,患全身瘙癢,誤服祛風藥物,導致口噤抽搐,肝脈洪數。醫生說:肝血屬陰屬水,肝氣屬陽屬火,這是肝經血虛火盛。應該滋陰補血,抑制肝火,於是用四物湯、麥門冬、五味子、柴胡、梔子、生地黃等藥物,抽搐立即停止;之後再用八珍湯加黃耆、麥門冬、五味子、釣藤鉤、炙甘草調理,痊癒。

一位婦女長期患有濕疹樣皮膚病(流注),脾胃虛弱,突然痰多氣喘,頭暈目眩,手舞足蹈,脈象難以診斷,面色發黃夾雜青色,這是肝木克脾土。醫生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升麻治療,病情好轉;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調理,身體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