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4)

1. 面瘡

祛風白芷散,治面上風癬瘡。

白芷(三錢),黃連,黃柏,黃丹(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用油調搽癬瘡上,或加孩兒茶二錢,麝香二分亦可。

白話文:

面瘡

祛風白芷散可以治療臉上的風癬瘡。

配方:白芷三錢,黃連、黃柏、黃丹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輕粉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也可以加入孩兒茶二錢、麝香二分。

2. 牙叉發

《鬼遺》云:左右牙叉骨接處發癰疽,腫處脹攻骨及牙關,張口不得。因諸風熱上攻,或多食燒炙之物所為,或因患牙癰,即從牙縫中破出膿血,切忌外風水觸犯。按:此係陽明經鬱熱,治宜清胃散、甘露飲、防風通聖、涼膈之屬,量虛實表裡用之。若服寒涼過多,火不歸源者,服理中之屬,佐以姜附始安。

白話文:

牙叉處長了癰疽,腫脹壓迫骨骼和牙關,嘴巴張不開。這是因為風熱上攻,或是吃了太多燒烤辛辣食物引起的,也可能是牙癰破裂,膿血從牙縫中流出,要注意避免風寒水濕侵犯。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為主,可選用清胃散、甘露飲、防風通聖散、涼膈散等方劑,根據患者的虛實寒熱情況加減用藥。如果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陽氣不足,則應服用理中湯等溫陽藥物,並佐以生薑、附子等溫經散寒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