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麻疹門) (7)

回本書目錄

痘疹全集卷三十三(麻疹門) (7)

1. 水痘

水痘重者,亦類傷寒之狀,身熱二三日而出,形與正痘不同。凡瘡皮不薄,根起成暈,其頭漸漸,赤腫變白而黃,有膿而瘥遲者,謂之大痘,此里證發於臟也,若瘡皮薄如水,泡頂亮如珠。或破即為干靨,出無漸次,根腳全散,而色白或淡紅,冷冷有水漿者,謂之膚瘡,又名水痘。此表症發於腑也,類同疹子,較疹更輕,故發熱即出,出後即消,易出易靨。

其始不宜過發,過發則變為瘡,終不宜燥濕,燥濕反致難靨,惟用輕劑解之,如無他苦,不必服藥,無傷性命者也。然方書有云:凡水痘夾黑不出者,或全黑色者,十死一生,書載雖有是條,而實未見有是痘,大抵原系正痘之惡者,故能傷人,而人誤認作水痘耳。

白話文:

對於水痘這種疾病,嚴重的情況下,其症狀會類似於傷寒,患者會在身體發熱二至三天後開始出現疹子,但這些疹子的形狀和正常的痘疹不同。如果疹子的皮膚並不薄弱,且在皮下形成一圈圈的紅暈,其頭部逐漸變得紅腫,再轉為白色最後變成黃色,且有膿液產生,這種情況下的恢復會比較慢,我們稱之為大痘。這是由於內臟問題所導致的病症。

然而,如果疹子的皮膚極為薄弱,就像水泡一樣,且頂部亮晶晶的像珍珠,一破就會乾涸結痂,出疹子的過程沒有任何前兆,而且疹子的底部完全散開,顏色為白色或者淡紅色,感覺冷冷的,好像有水漿在流動,我們就稱之為膚瘡,也就是水痘。這是因為腑臟的問題所導致的表症。

水痘和疹子的症狀很相似,但是水痘的病情相對較輕,因此患者通常在發熱的時候就會出疹,疹子出來後很快就會消退,出疹和結痂的過程都比較快。

在初期,不宜過度治療,因為過度治療可能會使疹子轉變為潰瘍。同樣地,在整個病程中,也不宜讓皮膚過於乾燥或是濕潤,因為這兩種情況都會使結痂變得困難。通常只需要使用一些輕微的藥物來緩解症狀即可,如果沒有其他的不適,就不需要服用藥物,這種疾病並不會危及生命。

然而,有些古籍記載,如果水痘中夾雜著黑色的疹子,或者所有的疹子都是黑色的,那麼死亡率會非常高。雖然書上有這樣的記載,但在實際上,我們並沒有見過這樣的水痘。這種情況,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痘疹病情惡化所致,只是人們誤以為那是水痘罷了。

2.

斑多行於天行時氣之病,壯熱不已,大便秘結,是以熱留胃中,胃主肌肉,乃發為斑者,胃中留熱,而為里症也。不可與疹同治,而妄用發散之劑,以致反增危劇,宜人參白虎湯,去人參加玄參、生地之類主之。切忌五辛糯米,助胃助火之物。便秘者,以三黃丸利之。赤斑者,十死一生。

黑斑者,十死生。然更有陰寒內伏,而逼無根失守之火,浮於肌表,而為斑點者,此胃氣極虛之證,若服寒藥,立見危殆,不可不知。

白話文:

斑通常發生在傳染性疾病期間,患者高燒不退,且有嚴重的便祕問題,因此熱毒滯留在胃中。由於胃負責調節肌肉,於是導致斑的出現,這表明胃中存有熱毒,屬於內部病症。治療時不可將其與疹子混淆,胡亂使用散熱藥物,否則可能使病情更加危急。應使用人參白虎湯,但去掉人參,改加玄參和生地等藥材來治療。絕對要避免食用辛辣和糯米等會增加胃熱的食物。對於便祕的患者,可使用三黃丸來幫助排便。紅色的斑,治癒率極低。

黑色的斑,情況同樣嚴峻。然而,還有一種情況是,體內有陰寒潛藏,迫使無根失守的火氣浮於皮膚表面形成斑點,這是胃氣極度虛弱的表現,如果服用寒性藥物,病情將立即變得危險,這一點必須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