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 女科精要卷十六 (17)
女科精要卷十六 (17)
1. 𤵄痃
婦人𤵄痃,或肝經濕熱下注,或鬱怒傷損肝脾,其候兩脅小腹腫疼,或玉門焮腫作痛,憎寒壯熱,小便澀滯,腹內急痛,或小腹痞悶上攻兩脅者,肝經濕熱鬱滯也,龍膽瀉肝湯。玉門腫脹者,肝火血虛也,加味逍遙散。若概投散血之攻毒之劑則誤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婦女一種稱為[𤵄痃]的病症,可能是因為肝臟經絡中的濕熱向下影響,或是因生氣抑鬱傷害到肝臟和脾臟所致。病徵表現為兩側脅部及小腹部腫脹疼痛,有時女性私處會紅腫疼痛,並伴隨畏寒高燒,小便不順暢,腹部內部緊繃疼痛,或是小腹感到脹悶,疼痛向上延伸至兩側脅部,這是肝臟經絡濕熱滯留的現象,可使用「龍膽瀉肝湯」治療。
若是女性私處腫脹,這是肝火旺盛、血液虛弱的表現,應該用「加味逍遙散」來調理。如果一概使用散血或是攻擊毒素的藥物,就會弄錯治療方向了。
2. 足跟瘡腫臁瘡
婦人足跟足指腫痛,足心發熱,皆因胎產經行,失於調攝,虧損足三陰虛熱所致。若腫痛或出膿,用六味丸為主,佐以八珍湯。胃虛懶食,佐以六君子湯。寒熱內熱,佐以逍遙散。晡熱益甚,頭目不清,佐以補中益氣湯。凡發熱脯熱、內熱,自汗、盜汗等證,皆陰虛假熱也。
故丹溪謂火起九泉,陰虛之極也。足跟乃督脈發源之所,腎經所過之地,諸骨承載之本,若不求其屬,泛用寒涼,其為夭枉者多矣。男子酒色過度者,多患此證。
婦人腳十指如熱油煎者,此由榮衛氣虛,濕毒之氣,流滯經絡,上攻心則心痛,下攻腳則腳痛,其腳指如焚,如腳氣之類,《經》云:熱厥是也。
婦人兩臁生瘡,或胎產調理失宜,傷損脾胃,或憂思鬱怒,虧損肝脾,以致濕熱下注,外臁屬足三陽,易治,內臁屬足三陰,難痊。若初起發腫赤痛,屬濕熱毒所乘,人參敗毒散。若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屬脾虛濕熱下注,補中益氣湯或八珍湯,加萆薢、金銀花之類。若膿水淋瀝,體倦少食,內熱口乾,屬脾氣虛弱,補中湯加茯苓、酒芍。
若午後發熱體倦,屬血虛,前湯加川芎、熟地或六味丸。若肢體畏寒,飲食少思,屬脾腎虛寒,十全湯、八味丸。色赤屬熱毒易治,色黯屬虛寒難治。
白話文:
【足跟瘡腫臁瘡】
女性出現足跟或腳趾腫痛,腳底發熱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懷孕生產後,或月經期間未能妥善調養身體,導致足部的三條陰經(腎經、肝經、脾經)虧損,產生虛熱而引發的症狀。如果腫痛或有膿液出現,主要採用六味丸治療,輔助以八珍湯。如果胃口不佳,胃氣虛弱,可以使用六君子湯來幫助。如果體內有寒熱交雜的現象,可以用逍遙散來調理。如果傍晚時分熱度加劇,頭昏腦脹,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凡是有發熱、內熱,自汗、盜汗等症狀,都是因爲陰虛造成的假性熱症。
正如丹溪所說,火從地下深處升起,是極度陰虛的表現。足跟是督脈的發源地,也是腎經經過的地方,是支撐全身骨骼的基礎。如果只看到表面症狀,隨意使用寒涼藥物,可能會導致更多不良後果。過度飲酒或縱慾的男性,往往容易患有此類症狀。
女性如果感覺十個腳趾像被熱油煎熬,這可能是氣血兩虛,溼毒滯留在經絡中,向上影響心臟可能引起心痛,向下則可能導致腳痛,腳趾灼熱,類似腳氣病,《經》中有提到,這就是所謂的“熱厥”。
女性雙小腿出現瘡瘍,可能是由於孕期或產後護理不當,損傷了脾胃功能,或者因憂慮憤怒,損害了肝脾健康,導致溼熱之氣向下沉降,影響到腿部。外側小腿屬於足三陽經,較易治療;內側小腿屬於足三陰經,病情較難痊癒。如果剛開始出現紅腫疼痛,屬於溼熱毒邪侵犯,可用人參敗毒散。如果是廣泛性腫痛,或無腫痛感,屬於脾虛溼熱下注,可使用補中益氣湯或八珍湯,加上萆薢、金銀花等藥材。如果膿液不斷流出,感到疲倦,食慾減退,體內燥熱,口乾舌燥,這是脾臟功能虛弱,可用補中湯加上茯苓、酒芍。
如果午後發熱,身體疲倦,屬於血虛,可在上述湯劑中加入川芎、熟地或六味丸。如果四肢畏冷,飲食減少,屬於脾腎虛寒,可用十全湯、八味丸。瘡瘍顏色鮮紅,屬於熱毒,較易治療;顏色暗淡,屬於虛寒,較難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