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 (3)

1. 黃疸大小總論合參

女勞疸微汗出而額色黑,手足心熱,日晡發熱,而反惡寒,膀胱急而小便自利,或謂交接入水所致,相火從水中上炎,合於心之君火,煙焰之色,透於額矣,手足心熱,內傷皆然,日暮陽明用事,陽明主闔,收斂一身之濕熱、疾趨而下,膀胱因而告急,其少腹滿,小便則自利,大便則黑而溏者,膀胱畜血之驗也。腹如水狀,實非水也。

正指蓄血而言也。如多渴而腹脹者,難治,此宜清熱利水藥中,加以消瘀行血,如琥珀、丹皮、紅曲、紅花、桃仁、延胡、蒲黃、五靈脂、韭汁之類。

有等腎虛,不能行水,以致水濕上浮,郁久則熱,濕熱上蒸,亦乃目睛面色俱黃,此宜以金匱腎氣,加麥冬作湯飲之,其兩尺必遲緩無力,腿腳痠軟可驗,故小便色白自利,及有虛寒脈候,非大溫補不可,蓋陽氣宣揚,陰黃自退,若誤用涼藥分利,水枯面黑而死。

夫黃疸者,暴病也,仲景以十八日愈,若食勞疳黃,俗名黃胖乃久病也。甚有久不愈者,古人以針砂醋礬之類,伐肝,以術米棗肉之類助脾,實人及田家作苦之人宜之,若稟質柔脆,以補為攻可也。惟秦艽一味,諸黃常用極妙,以能逐陽明經濕熱,從外而散其功效既臻,而性復和平,不險峻也。不可妄投涼藥,愈傷脾胃。

小便不利,無汗為實。小便自利自汗為虛。小便色白,不變為無熱。小便色變黃赤為濕熱。年壯氣實,脈大易愈。脈小溺利,不渴者生,脈洪泄利,而渴者死。寸口近掌處無脈,口鼻冷有黑色起者死,疸病渴者難治,不渴者易治。疸毒入腹,喘滿者死。老人氣虛脈微難瘥,黃疸日久,變為黑疸,死不治,氣實者,急以土瓜根搗汁六合,頓服,黃水從小便出即愈。

白話文:

女性因過勞引起的黃疸,會稍微出汗,額頭顏色會變黑,手腳心發熱,在午後會發熱,反而會怕冷,膀胱會感到急迫但小便卻順暢。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性交時水液進入體內所導致,使腎中的相火從水中向上燃燒,與心臟的君火結合,像煙焰一樣的顏色,就顯現在額頭上。手腳心發熱,通常是內傷引起的。到了傍晚,陽明經開始主導,陽明經的主要功能是閉合,會收斂全身的濕熱,快速往下走,所以膀胱會感到急迫,小腹也會飽脹,小便順暢,大便則會呈現黑色且稀溏,這是膀胱內有淤血的徵兆。腹部看起來像有水,但其實不是水,這是指體內有蓄血。如果口渴且腹脹,就很難治癒。這時應該在清熱利水的藥方中,加入活血化瘀的藥材,例如琥珀、丹皮、紅曲、紅花、桃仁、延胡索、蒲黃、五靈脂、韭菜汁等。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腎虛,無法正常運化水分,導致水濕上浮,鬱積久了會化熱,濕熱向上蒸騰,也會導致眼睛和臉色都變黃。這種情況應該用金匱腎氣丸,加上麥冬煎成湯藥服用。這種人的兩尺脈(指把脈時手腕靠近手肘的部位)一定是遲緩無力的,腿腳也會感到痠軟,可以以此作為判斷依據。所以小便顏色呈現白色且順暢,且有虛寒的脈象時,必須用溫補的藥物,因為陽氣宣發了,陰黃就會自然消退。如果誤用寒涼藥物來利水,反而會使身體乾枯、臉色變黑而死亡。

黃疸是一種急性病,張仲景認為大約十八天可以治癒。如果因為飲食或勞累引起的黃疸,俗稱黃胖,就是慢性病了。有些甚至會很久都無法治癒,古人會用針砂、醋、礬等藥物來治療肝臟,並用白朮、米、棗肉等來幫助脾臟。這種療法適合體格強壯的人和從事勞苦工作的人。如果體質虛弱,應該以補益為主。秦艽這一味藥,對於各種黃疸都非常有效,它能去除陽明經的濕熱,從體外將濕熱散發出去,效果很好而且藥性平和,不至於過於猛烈。千萬不要隨意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傷害脾胃。

小便不順暢,沒有出汗是屬於實證;小便順暢,有出汗是屬於虛證。小便顏色呈現白色,沒有變化是表示沒有熱邪;小便顏色變為黃赤色是表示有濕熱。年輕力壯、氣血充足、脈象有力的人比較容易治癒。脈象微弱但小便順暢,不感到口渴的人容易痊癒;脈象洪大且一直腹瀉,又感到口渴的人則難以治癒。如果寸口(手腕靠近手掌處)摸不到脈搏,嘴唇和鼻子冰冷,且出現黑色,這就是危險的徵兆,會死亡。黃疸病如果感到口渴很難治癒,不口渴則比較容易治癒。如果黃疸的毒素進入腹部,出現喘息和腹脹,就會死亡。年紀大、氣虛脈微的人難以痊癒。黃疸久了,會變成黑疸,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癒,會死亡。氣血旺盛的人,可以緊急用土瓜根搗汁,服用六合(古時容量單位),讓黃色的水從小便排出,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