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 (18)

回本書目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七 (18)

1. 瓦壟子

蚶得水中之陽氣,味甘氣溫無毒,甘溫能益氣而補中,則五臟安胃氣虛,心腹腰脊風冷俱瘳,安胃健肝,食自消,臟暖則陽自起,氣充則血自華也。殼味鹹走血而軟堅,故能治血氣冷氣瘕癖,丹溪用以消血塊,化痰積者,此也今世糟其肉為侑酒之物。

瓦壟子即蚶子殼。消婦人血塊,癥瘕,逐男子痰癖積聚,肉能醒酒,更主心腹冷痛,治腰脊冷風,利五臟,令人進食,益中氣。暖臟起陽,益氣駐顏,健胃消食。

白話文:

【瓦壟子】指的是蚶子的殼。它能消除婦女的血塊和症瘕(腹部包塊),並驅除男性體內的痰癖及積聚物。蚶肉有解酒的功效,同時主要治療心腹冷痛,對腰背受寒引起的疼痛也有療效,能促進五臟健康,提升食慾,增強中氣。它能使內臟暖和,幫助提升體內的陽氣,補氣養顏,健胃助消化。

在古代,人們會將蚶肉醃製作為佐酒小菜。因為蚶肉具有甘甜溫和的特性,無毒性,能補益氣血,滋補身體,讓五臟功能穩定,胃氣虛弱的情況得以改善,對於心腹、腰脊因風寒引發的冷痛都有很好的療效,使胃健壯,肝臟健康,食物自然消化,臟腑溫暖則陽氣自生,氣血充足則面色紅潤。

而蚶殼味道偏鹹,能入血分,有軟化堅硬結塊的作用,因此可用於治療血氣不調、冷氣、瘕癖等疾病。丹溪(朱震亨)就常用它來消除血塊,化解痰積,這正是其功效的體現。現代人則常將蚶肉醃製,作為佐酒的美食。

2. 貝子

貝子解肌散結熱,利水消腫浮,去男婦赤目生翳無休,點上即愈,塗孩子疳蝕吐乳不止,服下立安,鬼疰善驅,蠱毒並解。

白話文:

貝子這種藥材能幫助解除肌肉深處的熱結,促進水分代謝,消除身體浮腫。對於男性和女性的眼睛紅腫,甚至有眼翳的情況,使用後可立即見效,能有效舒緩症狀。若小孩因疳蝕導致不停嘔吐奶水,外用塗抹也能馬上穩定狀況。此外,對於一些難纏的疾病如鬼疰(一種古時稱呼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是蠱毒(古時指食物中毒或寄生蟲感染)等問題,貝子都能發揮驅除和解毒的作用。

3. 田螺肉

產於水田之中,稟水土之明氣,故汁大寒,性甘無毒,以珍珠黃連末納入良久,取汁點目痛神效,以寒能除熱也。解一切有餘之熱,故能止渴醒酒,治噤口痢疾矣。用活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做餅烘熱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即思食矣。又治小便不通,腹脹如鼓,田螺二枚,鹽半七生搗敷臍下,一寸三分即通。

田螺肉。利大小便,消浮腫甚捷,去臟腑熱,壓丹石優良。仍治腳氣上衝,小腹急硬,更驅肝熱上壅,兩目赤痛。醒酒殊功,止渴立效。爛殼主反胃胃寒,澀遺精精滑,卒暴心痛,燒末湯服併除。

又大海螺汁亦明目。

白話文:

[田螺肉]

田螺肉生長在水田中,吸收了水與土地的精華,因此其汁液極為寒涼,性質甘甜且無毒性。若將珍珠與黃連磨成粉末放入田螺內一段時間後,取出其汁液滴於眼睛疼痛處,效果極為顯著,這正是利用了寒涼可以消除熱氣的道理。田螺肉能解決身體過剩的熱量,因此能解渴、醒酒,甚至治療嚴重的腹瀉。具體方法是使用兩隻活的大田螺,將其搗碎後加入少量的麝香,做成餅狀加熱後貼在肚臍附近半天,這樣可以使熱氣下降,讓人產生飢餓感。此外,對於小便不暢、腹部脹如鼓的情況,可使用兩隻田螺與半茶匙的鹽一同搗碎,敷在肚臍下方,約一寸三分的位置,就能使小便順暢。

田螺肉有利於排大小便,迅速消除浮腫,去除臟腑中的熱氣,對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的療效。還能治療腳氣病引起的上沖感,小腹緊繃硬化,以及由肝熱上壅導致的雙眼紅痛。醒酒效果極佳,止渴立竿見影。田螺殼煮爛後可用來治療反胃、胃寒,防止精滑,以及突然的心絞痛,燒成灰後與湯一同服用,效果俱佳。

此外,大海螺的汁液也有明目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