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10)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10)
1. 枇杷葉
稟天地清寒之氣,四時不凋,味苦,氣平,平即涼也,無毒。入足太陰、足陽明經。以性涼而善下氣,故降火而清肺胃,以治嘔噦消渴,肺熱喘咳,腳氣上衝,及婦人發熱咳嗽,經事先期,總性涼清潤下氣之功也,宜刷去背上毛。治胃病,薑汁塗炙。治肺病,蜜水塗炙。去毛不淨,射入肺中,作咳難療。
枇杷葉,清肺和胃下氣,除嘔逆不己,解咳治熱嗽無休。實,味甘酸滋潤五臟,少食止吐止渴、多食生熱生痰。木白皮亦入醫方,主吐逆不能下食。
白話文:
[枇杷葉]承載著天地間的清冷氣息,四季常青,味道苦澀,性質平和,實際上就是微涼,且無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足太陰、足陽明兩條經脈。由於其性涼且能順氣,因此有降火、清肺胃的功效,可用來治療反胃、噁心、口渴、肺熱引發的喘咳、腳部因氣血上沖導致的問題,以及婦女的發燒咳嗽、月經提前等症狀,總的來說,這些都歸功於其性涼、清潤、順氣的作用。使用前,應將背面的絨毛刷掉。若用於治療胃病,可先用薑汁塗抹再進行炙烤;若是肺部疾病,則用蜂蜜水塗抹再炙烤。如果絨毛未清除乾淨,進入肺部會造成持續咳嗽,難以治癒。
枇杷葉有清肺、調和胃氣、順氣的效果,特別適合治療反復嘔吐、止不住的咳嗽、熱咳等症狀。其果實,味道甘酸,能滋養五臟,少量食用可以止吐止渴,但過量食用則會產生熱氣和痰液。枇杷樹的樹皮在醫學上也有應用,主要用於治療反復嘔吐,食物無法下嚥的情況。
2. 郁李仁
得木氣而兼金化,故味辛、苦,性潤而善降下,陰也。碎核取仁用。入足太陰、手陽明、太陽經,為宣結消腫、破血利水、潤燥之藥,乃治標救急之方。倘燥結由於津液不足者勿服。
郁李仁,消浮腫肌表,竟利小便,宣結氣腸,中立通關格,破血潤燥,亦易成功,潤達幽門關格,有轉輸之妙,宣通水府腫脹,無壅遏之嗟。
白話文:
[郁李仁]
吸收了木氣並兼具金的特性,所以味道辛、苦,本性潤滑且擅長向下疏通,屬於陰性。使用時需將堅果殼碾碎取出果仁來用。
它作用於足太陰、手陽明、太陽經脈,是一種能解開結塊消除腫脹、破除血塊利尿、滋潤乾燥的藥物,是治療表面症狀和緊急情況的藥方。但如果便祕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導致的,就不適合服用。
郁李仁能消除皮膚下的浮腫,並有利尿效果,能解開腸道中的氣結,迅速打通關節梗阻,破除血塊滋潤乾燥,也很容易見效,滋潤到幽門的關節梗阻,有轉運輸送的巧妙,宣暢通達腎臟部位的腫脹,不會有阻塞的情況發生。
3. 雞頭實
一名芡實,稟水土之氣以生,味甘,氣平,無毒。入足太陰、少陰,補脾胃固精氣之藥也。脾主四肢,足居於下,為濕所侵則腰脊膝痛而成痹,脾氣得補,濕不自容,而前痹除也。脾主中州益脾,故能補中,腎藏精與志,入腎,故主益精強志,暴病多屬火,得水土之陰者能抑火,故主除暴疾也。精氣足脾胃強,則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矣。
君山藥、茯苓、白朮、人參、蓮肉、薏仁、扁豆為補脾胃要藥,一味搗末。熬金櫻子煎和丸服之,補下元益人,謂之水陸丹。雞頭粥法,用雞頭實三合,煮熟去殼,同粳米一合,煮粥,日日空心食之,能益精氣,強志意,利耳目。四精丸。治思慮色欲過度,損傷精氣,小便遺數精滑,用秋石、芡實、茯苓、蓮肉各四兩、為末棗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雞頭實,去濕痹健脾,禁泄瀉遺濁,益氣補中,固精滋腎。
白話文:
【芡實】
芡實,又名雞頭實,它吸收了水土的精華而生長,味道甘甜,性質平和,無毒性。它主要作用在足部的太陰和少陰經絡,是補充脾胃和鞏固精氣的好藥。脾臟主管四肢,腳位於身體下方,易受濕氣侵襲導致腰背膝蓋疼痛,形成關節炎。如果脾氣得到補充,濕氣就無法存留,從而消除上述的關節炎。脾臟主掌中焦,因此能補中氣,腎臟儲藏精氣和意志,芡實進入腎臟,所以能增強精氣,提升意志力。急症大多屬於火氣旺盛,而吸收了水土陰涼之氣的芡實可以抑制火氣,因此能治療急症。精氣充足,脾胃強壯,長期服用能使耳聰目明,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與山藥、茯苓、白朮、人參、蓮子、薏仁、扁豆等一起使用,是補脾胃的重要藥物,可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熬煮金櫻子汁液,並將其混合成藥丸服用,可以補充下焦能量,對人有益,這種藥被稱為水陸丹。做雞頭粥的方法是:取三合的雞頭實,煮熟後去掉外殼,再加入一合的粳米,煮成粥,每日空腹食用,可以增強精氣,強化意志,改善聽力和視力。四精丸,用於治療因過度思考或性行為過度,導致精氣損耗,頻繁尿失禁,小便次數增多的症狀,使用秋石、芡實、茯苓、蓮子各四兩,磨成粉末,以棗泥為基底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以鹽水送服。
雞頭實,可以去除濕氣引起的關節炎,強健脾胃,防止腹瀉和遺精,補充元氣,強化中焦,鞏固精氣,滋養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