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楚瞻

《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四 (4)

1. 大棗

純得土之沖氣,兼感天之微陽以生,味甘,氣溫,無毒。入足太陰、陽明經。《經》曰:里不足者以甘補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甘能補中,溫能益氣,甘溫能補脾胃,而生津液,則十二經脈自通,九竅利,四肢和也。正氣足則神自安。故主心腹邪氣,心下懸急,脾得補則氣力強,腸胃清故主身中不足及腸澼,甘能解毒,故主和百藥,脾胃足,氣血充,後天生氣藉此而盈溢,故日久服輕身也。

大棗,善和百藥,補助諸經,味厚甘溫。專走脾經血分,為補中益氣之所必需也。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悅顏色,通九竅,調和脾胃、具生津止瀉之功,潤養肺經,操助脈強神之用,凡補五臟藥,用肉搗丸,中滿症忌服。

主治(痘疹合參),安中養脾胃,助十二經脈,通九竅,平胃氣,補少氣,生津液,暢營衛,和藥性,灌漿時宜之,但小兒多食成疳,蓋過食甘乃傷脾也,久食傷齒,牙乃腎余,土剋水也。

同生姜並用者,專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兼以發脾胃升騰之氣以散邪也。紅棗功用相仿但力差不及耳。

白話文:

【大棗】

大棗得天獨厚,集大地中和之氣,又承載了天空的微弱陽光而成長。它味道甘甜,氣溫和煦,且無毒性。主要作用於腳部的太陰與陽明經絡。古書有言:體內虛弱者可用甘甜的食物來滋補,身體形質不夠強健者可透過溫熱的氣息來強化。甘甜的食物能補充中氣,溫熱的氣息能增加體力,甘溫的食物能滋補脾胃,促進津液生成,如此一來,全身的十二條經脈自然會暢通無阻,九竅也會順利運作,四肢也會和諧。當體內的正氣充足,精神自然安定。因此,大棗能驅除心腹的異常氣息,緩解心下部位的緊張,補充脾胃後,氣力會更強壯,腸胃得到清理,所以對身體虛弱及腸胃疾病有療效,甘甜的食物能解毒,所以大棗能協調各種藥物,脾胃充足,氣血充沛,後天的生命力靠的就是大棗來充滿,所以長期服用能減輕身體負擔。

大棗能協調各種藥物,補助各個經絡,味道濃鬱甘甜,溫暖。主要作用在脾臟的血液循環上,是補充中氣,增加體力所必須的。滋養脾臟,潤澤心肺,調整營養與防禦系統,緩和陰血,美化臉色,暢通九竅,調和脾胃,具有生津止瀉的功效,滋潤肺部,有助於脈搏強壯與精神提振,所有補充五臟的藥物,都應使用大棗作為丸藥的外殼,但脾胃脹滿的症狀則不宜服用。

對於痘疹等疾病的治療,大棗能安撫中焦,滋養脾胃,幫助十二條經脈運作,暢通九竅,平衡胃氣,補充氣力,生成津液,調節營養與防禦系統,協調藥物效果,在形成膿包的過程中非常適合食用,但兒童若過量食用會造成消化不良,因為過量的甘甜食物會傷害脾臟,長期食用也會傷害牙齒,因為牙齒的健康與腎臟有關,而脾臟的氣會剋制腎臟的水。

與薑片一同使用時,大棗專門調節脾胃的津液,並協調營養與防禦系統,同時提升脾胃的升騰之氣,以去除邪氣。紅棗的作用類似,但效力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