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12)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九 (12)
1. 海藻
全稟海中陰氣以生,故味苦、鹹寒,無毒。氣味俱厚,純陰沉也。苦能瀉結,寒能除血熱,咸能軟堅潤下,故主消癭病結核瘰癧,破堅散結,十二水腫之要藥。宜淡白對先洗淨,再用生烏頭並紫背天葵同蒸,一伏時曬乾用。
海燥,性反甘草,治項間瘰癧,頸下癭囊,癥瘕癰腫,痰飲濕熱,利水通癃閉成淋,瀉水除脹滿作腫,闢百邪鬼魅止偏墮疝疼。海帶多用催生,亦治風淫,兼下水濕。功同海藻。昆布頑痰結氣,積聚癭瘤,功同海藻而少滑性雄,故潰疝彌噎,散結潰堅,並有奇效,多服久服,令人削瘦。
白話文:
[海藻]
海藻完全汲取了海洋中的陰性氣息來成長,因此其味道是苦且鹹,性質寒涼,無毒性。其氣味濃厚,屬純陰性的植物,非常深沉。苦味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結塊,寒涼的特性可以消除因血熱所導致的問題,而鹹味則可軟化堅硬物質及潤滑,促進排泄,因此主要功能在於治療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等結塊疾病,以及破除堅固的結塊,是治療十二種水腫症的重要藥材。使用前應先以淡鹽水清洗乾淨,再與生烏頭和紫背天葵一同蒸煮,經過一段時間後曬乾方可使用。
海藻的生長環境為海水,其性質與甘草相反,可用來治療頸部淋巴結核、頸下甲狀腺腫大、癥瘕癰腫、痰飲濕熱等病症,同時有利尿、通淋的效果,能排除身體的水腫、消除脹滿感,還能驅除邪氣和鬼魅,緩解疝氣疼痛。海帶常用於催產,也能治療風濕,並且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氣,其功效與海藻相似。昆布對於頑固的痰結、氣結,以及甲狀腺腫瘤有很好的療效,其作用和海藻相同,但少了些許的滑性,更顯雄壯,因此對於疝氣、噎塞等症狀,有很好的散結、破堅效果,長期服用會使人體重下降。
2. 甘遂
其根皮赤肉白,作連味,實重者良。稟天地陰寒之氣以生,味苦氣寒而有毒,陰草也。苦性泄,寒勝熱,水屬陰,故從其類,直達水氣所結之處而泄出之。仲景大陷胸湯用之以治水結胸也。並元氣壯實,而受濕熱積飲,水腫蠱脹,疝瘕腹痛咸仗,祛除實為泄水之聖藥,倘脾虛氣弱,誤用泄之,益虛其虛,水雖暫去,復腫必死,慎之。
用後方治身面洪腫,甘遂未二錢以雄豬腰子一杖,分作十片,入末在內,濕紙包煨令熟,每日服一片,至四五服當覺腹鳴。小便利是其效也,一方治水腫,以甘遂末塗腹繞臍,內服甘草湯,其腫便消,二物相反而感應如神。
甘遂與甘草反,破癥結積聚如神,退面目浮腫立效,痰飲痞滿,水結胸中,並能驅遂,蓋氣直透所結之處,專於行水致決,利從穀道而出,大實大水可暫用之。但用斟酌,切勿妄投,攻逐極效,則損真元亦極速也。
白話文:
[甘遂]這藥材的根部外皮是紅色,內部肉質為白色,有著連續的紋理,品質越重表示越好。它承載了天地之間的陰寒之氣生長,味道苦澀,性質寒涼且有毒,屬於陰性的草本植物。苦的味道具有下泄的作用,寒的特性可以抑制熱象,由於水屬陰,因此甘遂會直接到達水氣聚集的地方,並將其排出體外。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大陷胸湯中使用甘遂來治療水氣在胸腔的積聚。
甘遂適合用於元氣充足、身體受到濕熱和積飲影響,導致水腫、蟲脹、疝瘕等腹部疼痛的症狀,對於排除水分有顯著的效果,堪稱為泄水的聖藥。但如果脾氣虛弱,誤用甘遂進行下泄,會讓原本就虛弱的體質更虛,即使水腫暫時消失,再次腫脹後必定危及生命,使用時務必要小心。
有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全身或臉部的水腫,取甘遂研磨成粉兩錢,配合一隻公豬的腰子,切成十片,將甘遂粉放入其中,用濕紙包裹住再烘烤至熟,每天服用一片,服用四、五天後,會感到腹部有響聲,且尿量增加,這就是甘遂的效果。
另一個方子是治療水腫,將甘遂磨成粉塗抹在腹部,圍繞肚臍,同時內服甘草湯,水腫就會消退,甘遂和甘草看似相反,實際上相互作用,效果如同神助。
甘遂與甘草搭配,能神奇地破除頑固的病竈,迅速消除面部和眼部的浮腫,對於痰飲、胸脹滿、胸中水氣的積聚,都有驅除的效果。因為甘遂的氣可以直接穿透到水氣積聚的地方,專門用於促進水份排出,使排泄物從腸道排出,對於嚴重水腫的病情可以短暫使用。然而使用時必須要謹慎衡量,切勿隨意使用,雖然其攻伐效果非常強,但也會迅速消耗身體的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