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 (9)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 (9)
1. 煎丸緊要條例
凡湯內用芒硝、飴糊、阿膠者,須候湯熟,絞淨清汁,方納於內,再上火煎二三沸,烊盡乃服。
凡湯內加酒、醋、童便,竹瀝,薑汁者,亦用煎好絞汁沖服。
凡湯中用沉香、木香、乳香、沒藥一切香竄藥味,須研細末,待湯熟先絞汁,小蓋調服訖,然後盡飲。
凡通大便丸藥,或有巴豆硝黃者,必用蠟化為衣,取其過膈不化,能達下焦,脾胃免傷。尚人體壯實,毋以此抱。
白話文:
[煎煮藥丸的重要規則]
只要是在湯劑中使用芒硝、飴糖、阿膠等成分,必須等到湯完全煮熟後,先將湯汁過濾澄清,然後才能將這些成分加入,再次放到火上煮沸二至三次,直到完全溶解才能服用。
如果在湯劑中添加酒、醋、童子尿、竹瀝、薑汁等,也應先煎煮好並過濾出湯汁,再以熱湯沖服。
如果湯劑中有沉香、木香、乳香、沒藥等具有強烈香味的藥材,應先研磨成細粉,待湯煮熟並過濾出湯汁後,先以湯汁調勻藥粉服用,然後再喝完剩下的湯汁。
對於通腸排便的藥丸,如果含有巴豆、硝石、黃連等成分,必須以蜂蠟做為外層包覆,這樣可以確保藥物通過胃部時不會被分解,能直接作用於下消化道,避免對脾胃造成傷害。然而,身體健康的人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2. 服餌先後
凡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血脈四肢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調理脾氣者,宜食遠而徐徐服之,藥後勿就進食。調補腎元者,宜食前而頓服多服之,藥後便可進食,若血食美味者更佳,蓋助精血發生尤捷耳。故在上者,不厭頻而少;在下者不厭頻而多。少服則滋榮於上;多服則峻補於下。
白話文:
凡是病症出現在胸口到咽喉部位以上的,應該在吃完飯後再服用藥物;如果病症是在心臟或腹部以下的位置,則應先服藥然後再進食。若疾病影響到血液、脈絡或是四肢,最適合在空腹的早晨服用藥物。對於骨髓深處的疾病,則應在夜間並且在吃飽後服用。對於調理脾胃的藥物,應在餐後一段時間緩慢服用,服藥後不要立刻進食。
對於補腎的藥物,應在餐前服用,且可大劑量一次服用,服藥後即可進食,若能食用富含營養和美味的食物會更好,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加速精血的生成。所以,治療上半身的疾病,不嫌服用次數多但每次的份量要少;而下半身的疾病,則不嫌服用次數多且每次份量要多。少量服用可以滋養上半身;大量服用則能強力補充下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