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心腹痛胸痹方
附子(二錢,制),半夏(四錢),炙草(一錢),粳米(五錢,布包),大棗(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日夜作三服。
大黃附子湯,(《金匱》),脅下偏痛,發熱脈緊弦者。
大黃,附子(各二錢),細辛(一錢)
水二杯,煎八分服。
當歸生薑羊肉湯,(《金匱》),治心腹諸痛虛極,諸藥不效者,一服如神。及脅痛裡急,婦人產後腹中㽲痛。
當歸(七錢五分),生薑(一兩二錢五分),羊肉(四兩,去筋膜,用藥戥秤方准)
水五杯,煎取二杯,溫服一杯,一日兩服。若寒多者,加生薑五錢;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五錢,白朮二錢五分。
栝蔞薤白白酒湯,(《金匱》),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遲,關上小緊。
栝蔞(連皮子搗,五錢),薤白(如干者用,三錢,生者用六錢)
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錢,名栝蔞薤白半夏湯,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
大建中湯,(《金匱》),治胸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
川椒(二錢,微炒出汗),乾薑(四錢),人參(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去滓,入膠飴四錢,煎取八分,溫服。如一炊頃,可食熱粥半碗。
白話文:
心腹痛胸痹方
-
附子半夏湯:使用製附子二錢、半夏四錢、炙甘草一錢、用布包好的粳米五錢、大棗一枚,加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溫熱服用,一天早、中、晚服用三次。
-
大黃附子湯:(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脅肋下偏側疼痛,同時有發燒、脈象緊弦的情況。使用大黃、附子各二錢,細辛一錢,加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服用。
-
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因虛弱導致的各種心腹疼痛,以及其他藥物效果不佳的情況,效果顯著。也可用於治療脅肋疼痛、腹部痙攣、產後腹部絞痛。使用當歸七錢五分,生薑一兩二錢五分,羊肉四兩(去除筋膜,用藥秤準確秤量),加水五杯,煎煮至剩兩杯,溫熱服用一杯,一天服用兩次。如果怕冷嚴重,可加生薑五錢;如果疼痛嚴重且有嘔吐,可加橘皮五錢、白朮二錢五分。
-
栝蔞薤白白酒湯:(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胸痹引起的呼吸急促、咳嗽、胸背疼痛,以及脈象寸關沉遲或關上小緊的情況。使用連皮帶子的栝蔞五錢(搗碎),薤白三錢(若是乾燥品,若用新鮮的則用六錢),加入白酒三杯,煎煮至剩八分服用。如果加入半夏二錢,則稱為栝蔞薤白半夏湯,可用來治療胸痹導致無法平躺,心痛徹背的情況。
-
大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胸部嚴重寒痛,嘔吐不能進食,腹部有寒氣向上衝,腹部皮膚隆起可見有如頭足的凸起,上下疼痛不能觸碰的情況。使用微炒至出汗的川椒二錢,乾薑四錢,人參三錢,加水兩杯,煎煮至剩一杯,去除藥渣後,加入膠飴四錢,再煎煮至剩八分,溫熱服用。服藥後過一小段時間,可以吃半碗熱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