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鏡》~ 卷之中 (1)
卷之中 (1)
1. 目泣淚目黃(三十四)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泣泄名風成寒中,宜辛溫之。不得外泄,目黃名風成熱中而鬱也,宜辛涼發之。
白話文:
當風邪和氣邪侵入胃部,沿著經絡向上到達眼睛的內角,會造成眼淚流洩,這種情況被稱為「風成寒中」,應使用辛溫性的藥物來治療。如果邪氣無法從體內排出,導致眼睛發黃,這叫做「風成熱中而鬱」,應使用辛涼性質的藥物來幫助發散體內的熱氣。
2. 眩暈(三十五)
因痰飲隨氣上,伏留於陽經,遇火則動,或七情鬱而生涎,亦同嘔吐,眉目疼痛,目不欲開。
因血虛眩暈,眼花屋轉,起則暈倒。
因外感,風在三陽經,頭重項強,有汗。
因虛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著,皆令吐逆暈倒。
散風行濕湯,治痰火眩暈。
二陳湯,黃芩,蒼朮,活石
瓜蒂散,治痰厥眩暈,吐之。
芎歸湯,治血虛眩暈。
參苓湯,治氣虛挾火。
人參,白朮,黃芩,黃連
白話文:
因為痰飲隨著氣流上升,停留在陽經裡,遇到火氣就會被激發,或是因為情緒壓抑產生過多口水,這些情況都會像噁心嘔吐一樣,導致眉毛和眼睛周圍疼痛,眼睛不願意睜開。
因為血液不足導致的眩暈,會看到眼前有光點,感覺房子在旋轉,一旦站起來就可能會昏倒。
因為外部感染,風邪進入三陽經,會感到頭部沉重,頸部僵硬,並可能出汗。
如果是虛弱導致的,可能會有抽痛感;如果是暑熱,可能會感到悶熱;如果是濕氣,身體會感到沉重,這些情況都可能引起嘔吐和眩暈,甚至昏倒。
「散風行濕湯」,用來治療由痰和火氣引起的眩暈。
「二陳湯」,加上黃芩、蒼朮和活石,用來治療相關症狀。
「瓜蒂散」,用來治療由痰厥引發的眩暈,可以催吐。
「芎歸湯」,用來治療血液不足導致的眩暈。
「參苓湯」,用來治療氣虛且夾雜火氣的情況。
主要成分有人參、白朮、黃芩和黃連。
3. 心腹痛(三十六)
脈細小遲者生;堅大實者死。
腹痛,反浮大而長者死。
腹痛而喘,滑利數而緊者死。
滑而緊者痛,陽微陰弦者虛,短數心痛。
由中氣虛,寒邪乘虛客之,治宜溫之、散之。
或久不散鬱而生熱,宜開鬱治熱。或素有熱,虛熱相搏,結郁胃脘而痛。或有食積痰飲,或氣而食相郁,停結胃口作痛。
熱厥心痛,身熱足冷,痛甚則煩躁而吐,額汗,脈洪,宜刺太谿、崑崙。
寒厥心痛,手足逆,冷汗,不渴,便利,溺清,脈微,乃寒客心包絡也,宜溫之,良薑、菖蒲辛熱也。
大實心痛,卒然發痛,便秘久而注悶,心胸高起,按之痛,不能飲食,可下之。
胃病者,腹脹胸滿,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刺大都、大白。
脾病者,腹脹,食則吐嘔,善噫,胃脘痛也,心下急痛如錐刺,刺太谿。
又中胃痛,太陰也。理中、建中、草豆蔻丸等主之。
胃心痛,痛與背相接,善恐如從後觸其心偃僂,刺束骨、合谷、崑崙。
脾心痛,狀若死,終日不得休息,取行間、太衝。
肺心痛,臥若起居動作益痛甚,刺魚際、太淵。
草豆蔻丸,治脾胃虛損、客寒,及一切虛證心腹大痛。
草豆蔻(麵煨去皮四兩),吳茱萸(八錢),益智仁(二錢),陳皮(八錢),青皮(三分),澤瀉(三分),人參(八分),甘草(炙三分生六分),麥櫱(一錢),黃耆(八分),薑黃(四分),川歸(八分),柴胡(四分),桃仁(去皮),姜蠶(六分),半夏(一錢),神麯(一錢半)
金鈴子散,治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
金鈴子,玄胡(各一錢),熱加黃連,散氣加荔枝核酒下三錢。
朮附湯,治寒厥心痛,脈微虛弱暴痛。
白朮(四兩),附子(一兩),甘草(二兩)
治心痛久成郁
川芎,梔子,蒼朮,香附(以上四味俱開鬱),石咸,乾薑(炒灰治),火毒加黃連,甘草
有因酒、牛乳,心痛十八年,時以一物拄之,脈三至弦弱而澀,吞酸,用二陳湯,白朮,黃芩,黃連,澤瀉,桃仁,郁李仁
痰水停飲留結不散名胸痹
栝蔞,枳實,香附,蒼朮,臺芎
死血留於胃口作痛
承氣湯,梔子,韭汁,桔梗(能開提氣血),麻黃(重者須此發之)
木香散,治心脾卒痛。
木香,蓬朮(一兩),乾漆(炒煙盡二錢)
上醋湯下一錢。
煮雄黃,治大實心痛、痃癖,如神。
雄黃(一兩另研),巴豆(五分研入雄黃末),白麵(三兩再研勻)
上水丸梧桐子大,每服時先煎井水令沸,下藥二十四、五丸,煮二十沸,撈入冷漿水浸冰冷,一時一丸,一日二十四時,加至微利為度,用前浸水下。
治吞酸作痛,飲水為病也,可燥之。
白話文:
[心腹痛(三十六)]
脈象細小且慢的人可以活著;但脈象堅硬、大且實的人可能會死亡。
如果腹部疼痛,但脈象卻是浮大且長,這通常預示死亡。
腹部疼痛且伴有喘息,脈象滑利快速且緊張的人,通常會面臨死亡。
脈象滑且緊張的人會感到疼痛,脈象陽氣微弱陰氣弦緊的人可能有虛弱的情況,脈象短且快速可能代表心痛。
這可能是由於中氣虛弱,寒邪趁虛而入所導致的,治療方式應以溫補和散寒為主。
如果長期鬱結未解,可能會產生熱氣,此時應開鬱和清熱。或者本身就有熱氣,虛熱交纏,結在胃部引起疼痛。也可能因為食物積滯或痰飲,或是氣血和食物相互鬱結,停滯在胃口引起疼痛。
對於「熱厥心痛」,身體熱但腳冷,疼痛嚴重會感到煩躁並嘔吐,額頭冒汗,脈象大,可以針灸太谿、崑崙穴。
「寒厥心痛」,手腳冰涼,出冷汗,不口渴,排便順暢,尿液清,脈象微弱,這可能是寒邪侵入心包絡,應該進行溫補,使用良薑、菖蒲等辛熱的藥材。
對於「大實心痛」,突然劇烈疼痛,便祕且悶,心胸高起,按壓會痛,無法進食,可以考慮通便。
「胃病」,腹部脹氣,胸腔飽滿,胃部中心疼痛,向上影響兩側脅肋和膈咽,飲食困難,可以針灸大都、大白穴。
「脾病」,腹部脹氣,進食後會嘔吐,打嗝,胃部疼痛,心下急痛如同被錐子刺,可以針灸太谿穴。
另一種「中胃痛」,屬於太陰經的範疇。可以使用理中湯、建中湯、草豆蔻丸等方劑。
「胃心痛」,疼痛與背部相連,容易感到恐懼,就像有人從後方觸碰心臟,彎腰弓背,可以針灸束骨、合谷、崑崙穴。
「脾心痛」,像要死去一樣,整日無法休息,可以針灸行間、太衝穴。
「肺心痛」,躺著或起身活動都會讓疼痛更嚴重,可以針灸魚際、太淵穴。
「草豆蔻丸」,可以治療脾胃虛損、外來寒邪,以及所有虛弱症狀引起的心腹劇烈疼痛。
「金鈴子散」,可以治療熱厥心痛,疼痛時斷時續,久久未能痊癒。
「朮附湯」,可以治療寒厥心痛,脈象微弱虛弱且突然劇烈疼痛。
對於心痛長期鬱結,可以使用川芎、梔子、蒼朮、香附(以上四味都可以開鬱),石鹹、乾薑(炒成灰可以治療),火毒可以加黃連,甘草。
有一個人因為飲酒和喝牛奶,心痛了十八年,脈象三次顯示弦弱且澀,經常感到反酸,使用二陳湯、白朮、黃芩、黃連、澤瀉、桃仁、郁李仁。
對於痰水停滯在胸口不散,稱為胸痹。
可以用栝蔞、枳實、香附、蒼朮、臺芎。
對於死血留在胃口引起疼痛,
可以使用承氣湯、梔子、韭汁、桔梗(可以提升氣血),麻黃(嚴重者需要使用來發汗)。
「木香散」,可以治療心脾突然劇烈疼痛。
木香、蓬朮(一兩)、乾漆(炒到煙盡,二錢)
以上藥材醋湯送服一錢。
「煮雄黃」,可以治療大實心痛和痃癖,效果神奇。
雄黃(一兩,單獨研磨),巴豆(五分,研磨後加入雄黃粉末),白麵(三兩,再次研磨均勻)
以上藥材用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先將井水煮沸,放入藥丸二十四至二十五粒,煮二十次沸騰後,撈出放入冷漿水中浸泡到冰冷,一次服用一粒,一天二十四小時,逐漸增加劑量直到輕微瀉肚為止,使用前浸泡的水一同服用。
對於吞酸引起疼痛,這是因為飲水過多所致,可以使用燥濕法。
可以使用幹蜆殼丸、蒼朮半夏丸。
對於胃部中心疼痛,如果有食物殘渣堆積,
可以使用斑蝥、烏梅肉,製成豆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一粒。
皁樹上的蕈菇,用熱水浸泡,飲用後會有很好的瀉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