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丹溪手鏡》~ 卷之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1)

1. 厥(九)

脈沉微而不數,謂之,寒厥,,乃縱欲於秋冬,陽奪於內,精氣下溢,陽衰陰氣獨行。

脈沉數,謂之,熱厥,乃醉飽入房,陰氣虛,陽氣入,腎氣衰,陽獨勝。

氣虛,四君子主之。

血虛,四物主之。

,用承氣下之。

,用白朮竹瀝。

白話文:

[厥(九)]

脈搏微弱且不急促,這稱為「寒厥」,是因為在秋冬季節過度縱慾,導致體內的陽氣流失,精氣向下洩漏,使得陽氣衰弱而陰氣獨自運行。

脈搏深沉且急促,這被稱為「熱厥」,是因為酒醉飽食後進行性行為,導致陰氣虛弱,陽氣趁虛而入,腎氣衰弱,陽氣單方面佔優勢。

如果是「氣虛」的情況,可以使用四君子湯來調理。

如果是「血虛」的問題,應使用四物湯來治療。

對於「熱症」,可使用承氣湯來進行清熱通便。

至於「痰症」,則可用白朮和竹瀝來治療。

2. 痿(十)

由腎衰水不能制火,火削肺金則生痿躄不能用,因色欲之過,宜降火補虛。

清暑益氣湯,治肺被火爍成痿。

黃耆(一錢),人參(五分),甘草(三分,以上補氣虛),白朮,蒼朮,澤瀉(除濕),升麻,黃芩,葛根(解肌熱,風勝濕也),五味,麥冬(救被金侮),川歸,陳皮,知母(補水),青皮,黃柏

建步丸,治濕熱成痿。

羌活,防風,柴胡,活石,甘草,蔞根,澤瀉(半兩),防己(一兩酒製),苦參(酒),川烏,桂(一錢),愈風湯下。

氣虛,四君子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

有痰加竹瀝。

血虛,四物湯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

濕痰,二陳湯加四君子下。

白話文:

[病症:痿症(十)]

內容:當腎臟功能衰退,無法控制體內之火,火氣侵蝕肺部導致金屬之性受損,進而產生痿症,影響行走能力,這多是由於過度縱慾所引起,應採取降火及補虛的治療方法。

「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肺部受火氣侵害而引發的痿症。

黃芪(一錢),人參(五分),甘草(三分),以上皆爲補氣虛之藥材;白朮,蒼朮,澤瀉(去溼),升麻,黃芩,葛根(解肌肉熱,風能勝溼),五味子,麥冬(補肺部受金侮),川芎,陳皮,知母(補水),青皮,黃柏。

「建步丸」,用於治療溼熱引起的痿症。

羌活,防風,柴胡,石膏,甘草,蘆根,澤瀉(半兩),防己(一兩酒制),苦參(酒制),川烏,肉桂(一錢),與愈風湯一同服用。

對於「氣虛」的狀況,可以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添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

若伴有痰,則可加入竹瀝。

對於「血虛」的情況,可在四物湯基礎上添加蒼朮、黃柏,並配合補陰丸服用。

對於「溼痰」的狀況,則在二陳湯基礎上加入四君子湯服用。

3. 痹(十一)

風寒濕三氣合而成之。寒氣勝為,痛痹,,寒則陰受之,故痛而夜甚。濕氣勝者為,著痹,,著於肌肉不去。風氣勝者為,行痹,,風則陽受之,走經而且甚。脈遲則寒,數則熱,浮則風,濡則濕,滑則虛。治法各隨其宜。

附子湯,治風寒痹。

附子(去皮臍,炮。),桂枝,芍藥,甘草,茯苓,人參(三分),白朮(一兩)

上,行痹加升麻桂枝湯;痛痹加附子茯苓乾薑湯。

忍冬籐膏,治五痹拘攣。

白話文:

[痹症(十一)]

痹症是由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如果寒氣較重,會形成痛痹,因為寒氣影響陰分,所以疼痛在夜晚會更嚴重。若濕氣較重,則會形成著痹,濕氣會滯留在肌肉中,久久不散。風氣較重的話,會形成行痹,因風氣影響陽分,病痛會沿經絡移動且病情會加重。脈象遲緩表示有寒,脈數則表示有熱,脈浮表示風邪,脈濡表示濕氣,脈滑則顯示虛證。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的情況來定。

「附子湯」,用於治療由風寒引起的痹症。

所需藥材:附子(去皮和頂部,炮製過)、桂枝、芍藥、甘草、茯苓、人參(三分)、白朮(一兩)。

對於行痹,可加升麻桂枝湯;對於痛痹,則可加附子茯苓乾薑湯。

「忍冬籐膏」,用於治療五種類型的痹症以及身體拘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