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60)
二、藥物 (60)
1. 65.龍眼肉解
龍眼肉:味甘,氣香,性平。液濃而潤,為心脾要藥。能滋生心血(凡藥之色赤液濃而甘者,皆能生血),兼能保合心氣(甘而且香者皆能助氣),能滋補脾血(味甘歸脾),兼能強健脾胃(氣香能醒脾),故能治思慮過度,心脾兩傷(脾主思,過思則傷脾),或心虛怔忡、寢不成寐,或脾虛泄瀉,或脾虛不能統血,致二便下血。
為其味甘能培補脾土,即能有益肺金(土生金),故又治肺虛勞嗽、痰中帶血,食之甘香適口,以治小兒尤佳。
【附案】,一少年心中怔忡,夜不能寐,其脈弦硬微數,知其心脾血液短也,俾購龍眼肉,飯甑蒸熟,隨便當點心,食之至斤余,病遂除根。
一六七歲童子,大便下血,數月不愈,服藥亦無效。亦俾蒸熟龍眼肉服之,約日服兩許,服旬日全愈。
白話文:
[65.龍眼肉解析]
龍眼肉:味道甘甜,散發香氣,屬性溫和。汁液濃稠且滋潤,是養心和健脾的重要藥材。它能滋養心臟的血液(所有顏色紅、汁液濃厚且甘甜的藥物,都能促進血液生成),同時有助於調節心臟的功能(甘甜且帶有香味的藥物都能輔助氣力),能滋補脾臟的血液(甘甜的口感對脾臟有益),並且能強壯脾胃(香氣能醒脾),因此可用來治療因過度思考導致心脾受損(脾臟主管思考,過度思考會傷害脾臟)、或是心虛引起的驚悸不安、失眠,或是脾虛造成的腹瀉,或是脾虛無法控制血液,導致大小便出血。
因為龍眼肉甘甜的口感能培養並補充脾臟的功能,這也間接對肺臟有益(脾臟與肺臟相連),所以也能用來治療肺虛咳嗽、痰中帶血的情況,食用後甘甜香氣在口中留存,特別適合兒童食用。
【附錄案例】 一個年輕人晚上心悸不安,難以入眠,他的脈搏緊繃且稍微快速,推測他心脾的血液不足,建議他購買龍眼肉,飯後用蒸的方式烹調,作為點心隨意食用,食用超過一斤後,病情根除。
一個六十七歲的男孩,大便出血,幾個月都未見好轉,即使服用藥物也無效。同樣建議他蒸煮龍眼肉食用,每天約食用兩兩,連續十天後完全康復。
2. 66.柏子仁解
柏子仁:味微甘微辛,氣香性平,多含油質。能補助心氣,治心虛驚悸怔仲;能涵濡肝木,治肝氣橫恣脅疼;滋潤腎水,治腎虧虛熱上浮。雖含油質甚多,而性不濕膩,且氣香味甘實能有益脾胃,《神農本草經》謂其除風濕痹,胃之氣化壯旺,由中四達而痹者自開也。其味甘而兼辛,又得秋金肅降之氣,能入肺寧嗽定喘,導引肺氣下行。
統言之,和平純粹之品,於五臟皆有補益,故《神農本草經》謂安五臟也。宜去淨皮,炒香用之,不宜去油。
《神農本草經》謂柏實能安五臟,而實於肝臟尤宜也。曾治鄰村毛姓少年,其肝臟素有傷損,左關脈獨微弱,一日忽脅下作疼,俾單用柏子仁一兩,煎湯服之立愈。觀此,則柏子仁善於理肝可知矣。
白話文:
柏子仁的味道略帶甘甜與辛辣,散發著芳香,性質平和,含有豐富的油脂。它能增強心臟功能,治療心臟虛弱導致的驚恐、心悸;能滋養肝臟,治療肝氣過旺引起的脅痛;同時也能滋潤腎臟,治療腎虧導致的虛熱上升。儘管它含油量高,但其性質並非濕膩,而且其甘甜與芳香的特性對脾胃有益。根據《神農本草經》所述,柏子仁能祛除風濕,當脾胃功能強健,風濕自然得以緩解。其甘甜中夾帶辛辣,吸收了秋天金屬肅降之氣,能進入肺部,平息咳嗽,定喘,引導肺氣下降。
總結來說,柏子仁是性質溫和純正的藥材,對五臟都有補益作用,這也是《神農本草經》說它能安定五臟的原因。使用時應去除外皮,炒香後食用,無需去除油脂。
《神農本草經》指出柏子能安定五臟,尤其對肝臟有特殊的好處。曾經治療過一個鄰村的毛姓少年,他的肝臟一直有損傷,左手脈象特別微弱,有一天突然感到脅痛,只用了一兩的柏子仁煎湯服用,疼痛立刻得到緩解。由此可見,柏子仁對於調理肝臟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