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54)
二、藥物 (54)
1. 53.沙參解
沙參:味淡微甘,性涼。色白,質松,中空,故能入肺,清熱滋陰,補益肺氣,兼能宣通肺郁,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血積,肺氣平而血之上逆者自消也。人之魂藏於肝,魄藏於肺,沙參能清補肺臟以定魄,更能使肺金之氣化清肅下行,鎮戢肝木以安魂,魂魄安定,驚恐自化,故《神農本草經》又謂主驚氣也。
徐靈胎曰:「肺主氣,故肺家之藥氣勝者為多。但氣勝之品必偏於燥,而能滋肺者又膩滯而不清虛,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藥,色白體輕,疏通而不燥,潤澤而不滯,血阻於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沙參以體質輕鬆,中心空者為佳,然必生於沙磧之上,土性松活,始能如此。渤海之濱,沙磧綿亙,純系蚌殼細末,毫無土質,其上所長沙參,粗如拇指,中空大於藕孔。其味且甘於他處沙參,因其處若三四尺深即出甜水,是以所長之沙參,其味獨甘,鮮嚼服之,大能解渴,故以治消渴尤良。其葉光澤如鏡,七月抽莖開白花,純稟金氣,肺熱作嗽者,用之甚效,洵良藥也。
【附案】,近族曾孫女××,自動失乳,身形羸弱,自六七歲時恆發咳嗽,後至十一二歲嗽浸增劇,概服治嗽藥不效。愚俾用生懷山藥細末熬粥,調以白糖令適口,送服生雞內金細末二三分,或西藥百布聖二瓦,當點心服之,年餘未間斷。勞嗽雖見愈,而終不能除根。診其脈,肺胃似皆有熱,遂俾用北沙參軋為細末,每服二錢,日兩次。服至旬余,咳嗽全愈。然恐其沙參久服或失於涼,改用沙參三兩、甘草二兩,共軋細,亦每服二錢,以善其後。
白話文:
[53.沙參解釋]
沙參:味道淡帶些微甜,屬性偏涼。顏色是白色的,質地鬆軟,中心是空的,所以能夠進入肺部,清除熱氣滋養陰氣,同時補充肺部的氣力,並且能夠幫助肺部的鬱悶得以宣洩,因此《神農本草經》說它能處理血液堆積,肺氣平和後,血液上逆的情況自然消失。人的魂藏在肝臟,魄藏在肺裡,沙參能清潔並滋補肺臟來穩定魄,更可以讓肺部的金氣清肅往下行走,抑制肝臟的活動以安定魂,魂魄安定後,驚嚇和恐懼自然消失,因此《神農本草經》又說它能處理驚嚇的問題。
徐靈胎說:「肺主宰氣息,所以大多數的肺部藥物都強調氣息的調節。但是,強調氣息的藥物往往會偏向乾燥,而能滋養肺部的藥物則又過於黏滯不清爽,唯有沙參是肺部氣分中處理血液的藥物,顏色白且質地輕盈,疏通肺部而不乾燥,滋潤肺部而不黏滯,血液阻塞在肺部的情況,如果不是用沙參,無法清理。」
沙參以質地輕鬆,中心空洞的為最佳,但是必須生長在沙礫上,土壤性質鬆活,才能達到這種狀態。渤海的海岸邊,沙礫綿延不絕,完全是蚌殼的細末,完全沒有土質,上面生長的沙參,粗如拇指,中心的空洞比藕孔還大。它的味道比其他地方的沙參更甜,因為那裡只要挖三四尺深就會出現甜水,所以那裡生長的沙參,味道特別甜,生吃能極大程度解渴,所以用來治療口渴特別有效。它的葉子光亮如鏡,七月會抽莖開白花,完全承襲了金的氣質,肺熱引起的咳嗽,使用沙參效果非常好,確實是一種良藥。
【附錄案例】,我的近親曾孫女××,自己開始停止哺乳,身體瘦弱,從六七歲起常發咳嗽,之後到了十一二歲,咳嗽情況越來越嚴重,服用所有治咳嗽的藥都沒有效果。我建議她用生的淮山藥粉煮粥,加入白糖調味,搭配生雞內金粉二三分,或者百布聖二瓦的西藥,作為點心服用,一年以上從未間斷。雖然勞累引起的咳嗽有所改善,但是卻無法根治。診斷她的脈象,肺和胃似乎都有熱氣,於是建議她用北沙參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每天兩次。服用十多天後,咳嗽完全好了。但是擔心她長期服用沙參可能會太涼,於是改用沙參三兩、甘草二兩,一起磨成細粉,同樣每次服用二錢,用來完善後續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