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52)
二、藥物 (52)
1. 49.枸杞子、地骨皮解
枸杞子:味甘多液,性微涼。為滋補肝腎最良之藥,故其性善明目,退虛熱,壯筋骨,除腰疼,久服有益,此皆滋補肝腎之功也。乃因古有隔家千里,勿食枸杞之諺,遂疑其能助陽道,性或偏於溫熱。而愚則謂其性決不熱,且確有退熱之功效,此從細心體驗而得,原非憑空擬議也。
愚自五旬後,臟腑間陽分偏盛,每夜眠時,無論冬夏床頭置涼水一壺,每醒一次,覺心中發熱,即飲涼水數口,至明則壺中水已所餘無幾。惟臨睡時,嚼服枸杞子一兩,涼水即可少飲一半,且晨起後覺心中格外鎮靜,精神格外充足。即此以論枸杞,則枸杞為滋補良藥,性未必涼而確有退熱之功效,不可斷言乎?
或問:枸杞為善滋陰故能退虛熱,今先生因睡醒而覺熱,則此熱果虛熱乎?抑實熱乎?答曰:餘生平胖壯,陰分不虧,此非虛熱明矣。然白晝不覺熱,即夜間徹夜不睡,亦不覺熱,惟睡初醒時覺心中發熱,是熱生於睡中也,其不同於泛泛之實熱又明矣。此乃因睡時心腎自然交感而生熱,乃先天元陽壯旺之現象,惟枸杞能補益元陰,與先天元陽相濟,是以有此功效。若謂其僅能退虛熱,猶淺之乎視枸杞矣。
【附方】金髓煎
枸杞子,逐日擇紅熟者,以無灰酒浸之,蠟紙封固,勿令泄氣,兩月足,取入砂盆中,研爛濾取汁,同原浸之酒入銀鍋內,慢火熬之,不住箸攪,恐黏住不勻,候成餳,淨瓶密貯。每早溫酒服二大匙,夜臥再服,百日身輕氣壯。
地骨皮:即枸杞根上之皮也。其根下行直達黃泉,稟地之陰氣最厚,是以性涼長於退熱。為其力優於下行有收斂之力,是以治有汗骨蒸,能止吐血、衄血,更能下清腎熱,通利二便,並治二便因熱下血。且其收斂下行之力,能使上焦浮游之熱因之清肅,而肺為熱傷作嗽者,服之可愈。是以諸家本草,多謂其能治嗽也。惟肺有風邪作嗽者忌用,以其性能斂也。
白話文:
枸杞子:味道甘甜且多汁,性質略帶微涼。是滋補肝腎的最佳藥物,因此它有明目的效果,能減退虛熱,強壯筋骨,消除腰部疼痛,長期服用對身體有益,這都是滋補肝腎的功效。然而,古有「隔家千里,勿食枸杞」的諺語,使人懷疑它可能有助於提升性能力,性質或許偏向溫熱。但我的看法是,它的性質絕對不會熱,並且確實有退熱的效果,這是經過仔細的體驗而得到的結論,並非憑空猜測。
自我五十歲之後,體內的陽氣偏盛,每晚睡眠時,無論冬夏,牀頭都會放一壺涼水,每次醒來,只要覺得心中發熱,就會喝幾口涼水,到了早晨,壺中的水已經剩的不多。只有在睡前,咀嚼吞服一兩枸杞子,涼水就可以減少一半的攝取量,而且第二天起牀後,會感到心情特別平靜,精神特別充沛。由此可知,枸杞是滋補的良藥,性質不一定涼,但確實有退熱的效果,我們可以確定嗎?
有人可能會問:枸杞因為能滋陰,所以能退虛熱,現在你因為睡醒而感到熱,那這個熱是虛熱還是實熱呢?回答是:我一生健壯,陰氣未虧,這當然不是虛熱。然而,白天我不會感到熱,即使晚上整夜不睡,也不會感到熱,只有在剛睡醒時,才會覺得心中發熱,這是熱在睡夢中產生的,與一般的實熱不同。這是因為在睡覺時,心和腎自然交感而產生熱,是先天元陽旺盛的表現,只有枸杞能夠滋補元陰,與先天元陽相互輔助,因此有這種效果。如果說它只能退虛熱,那對於枸杞的理解就太淺了。
附方【金髓煎】
每天選擇紅熟的枸杞子,用無灰的酒浸泡,用蠟紙封好,不要讓氣體洩漏,兩個月後,取出放入砂盆中,研磨成泥,過濾出汁液,連同原浸泡的酒一起倒入銀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不斷攪拌,以防粘底不均,等到成為糖漿狀,用淨瓶密封保存。每天早上溫酒服用兩大匙,晚上睡覺前再服用,一百天後,身體會變得輕盈,氣力壯盛。
地骨皮:就是枸杞根上的皮。它的根向下直達地底,承載著大地的陰氣,因此性質偏涼,長於退熱。因為它有力於下行且有收斂的力量,所以可以用來治療有汗的骨蒸,能止吐血、鼻血,更能清除腎臟的熱氣,通利大小便,並治療因熱引起的大小便出血。而且,它收斂下行的力量,可以使上焦的遊離熱氣得以清肅,對於被熱傷害導致咳嗽的人,服用後可以痊癒。因此,許多本草學家都認為它可以治療咳嗽。但對於因風邪引起的咳嗽,應避免使用,因為它的性質具有收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