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本草經集注》~ 果菜米穀有名無實 (7)

回本書目錄

果菜米穀有名無實 (7)

1.

味甘,溫,無毒。主利肝氣,和中。其實:主明目,目痛。

薺類又多,此是人可食者,生葉作菹、羹亦佳。《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疑荼是菜類矣。(《新修》二六八頁,《大觀》卷二十七,《政和》五○八頁)

白話文:

薺菜的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疏理肝氣,調和脾胃。它的果實則主要能使眼睛明亮,治療眼睛疼痛。

薺菜的種類有很多,這裡說的是可以供人食用的那種,它的葉子可以用來做醃菜或煮湯,味道都很好。《詩經》說:「誰說苦菜苦,它的味道甘甜像薺菜一樣。」這又讓人懷疑,苦菜其實也是蔬菜的一種了。(出自《新修本草》第268頁,《大觀本草》卷二十七,《政和本草》第508頁)

2. 蕪青及蘆菔

味苦,溫,無毒。主利五臟,輕身益氣,可長食之。蕪菁子:主明目。

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葉不中啖。蕪菁根乃細於溫菘,而葉似菘,好食。西川惟種此,而其子與溫菘甚相似,小細爾。世方無用,服食家亦煉餌之,而不云蘆菔子,恐不用也。世人蒸其根及作菹,皆好,但小熏臭爾,細而過辛,不宜服也。(《新修》二六八頁,《大觀》卷二十七,《政和》五○一頁)

白話文:

蕪菁,味道苦,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疏通五臟,使身體輕盈、增強精力,可以長期食用。蕪菁的種子,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

蘆菔就是現在說的溫菘(一種蔬菜),它的根部可以食用,葉子不適合直接吃。蕪菁的根部比溫菘細小,葉子則與溫菘相似,味道不錯。西川這個地方只種植蕪菁,它的種子和溫菘的種子很像,只是更細小一些。現在的醫方很少使用蕪菁,養生的人也只是把它煉製成藥丸來吃,而且不說是蘆菔的種子,恐怕是因為不使用它吧。世人喜歡蒸煮蕪菁的根部,或把它醃製成醬菜,味道都不錯,只是稍微有點熏臭味,而且味道細微但過於辛辣,不適合藥用。

3.

味甘,溫,無毒。主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

菜中有菘,最為恆食,性和利人,無餘逆忤,今人多食。如似小冷,而又耐霜雪。其子可作油,敷頭長髮;塗刀劍,令不鏽。其有數種,猶是一類,正論其美與不美爾。服藥有甘草而食菘,令病不除。(《新修》二七○頁,《大觀》卷二十七,《政和》五○六頁)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腸胃暢通,消除胸中的煩悶,解除飲酒後的口渴。

蔬菜之中,白菜是最常食用的,它的性質溫和且對人有益,沒有其他不良反應,現在很多人都吃它。白菜好像稍微偏涼,但又能夠耐受霜雪。它的種子可以榨油,塗在頭上可以使頭髮生長,塗在刀劍上可以防止生鏽。白菜有很多種類,但都屬於同一類,只是在於口感好不好而已。如果吃藥時有甘草,又同時吃白菜,會使疾病無法痊癒。

4.

味辛,溫,無毒。歸鼻。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服溫中。

似菘而有毛,味⿱餘鳥,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莨,以作菹,甚⿱餘鳥快。(《新修》二七○頁,《大觀》卷二十七,《政和》五○五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沒有毒性。歸屬於鼻。主要功效是去除腎臟的邪氣,疏通九竅,使耳目清明,安定中焦,長期服用可以溫暖中焦。

外形像菘菜但有毛,味道像餘鳥(形容味道特殊),適合醃製成泡菜,也可以生吃。它的種子可以保存冬瓜。還有一種叫莨的植物,用來做泡菜,味道比餘鳥更爽口。(出自《新修本草》第270頁,《大觀本草》卷二十七,《政和本草》第505頁)

5. 苜蓿

味苦,平,無毒。主安中,利人,可久食。

長安中乃有苜蓿園,北人甚重此,江南人不甚食之,以無氣味故也。外國復別有苜蓿草,以治目,非此類也。(《新修》二七一頁,《大觀》卷二十七,《政和》五○八頁)

白話文:

苜蓿的味道是苦的,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調和脾胃,有益於人,可以長期食用。

長安一帶有苜蓿園,北方人很重視這種植物,而江南人則不太常吃,因為覺得它沒什麼味道。另外,外國還有一種不同的苜蓿草,是用來治療眼睛疾病的,和這裡說的苜蓿不是同一種。

6. 荏子

味辛,溫,無毒。主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葉:主調中,去臭氣。九月採,陰乾。荏狀如蘇,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益。東人呼為䔡,以其似蘇字,但除禾邊故也。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用者,服食斷谷亦用之,名為重油。(《新修》二七一頁,《大觀》卷二十七,《政和》五○七頁)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使氣下降,溫暖脾胃,滋補身體。葉子的主要功效是調和脾胃,去除臭氣。在九月採摘,陰乾。荏這種植物的樣子像紫蘇,高大且為白色,香味不濃。它的種子研磨後,和米一起煮成粥,非常美味滋養,能使氣下降,有補益作用。東方人稱它為「䔡」,因為它的形狀像「蘇」字,只是去掉了禾字邊的緣故。榨取它的種子製成油,經過日曬煎製,就是現在用來製作油布和調和油漆的油,服用此油可以斷食,也叫做重油。

7. 中品

8. 蓼實

味辛,溫,無毒。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馬蓼:去腸中蛭蟲,輕身。生雷澤川澤。

此類又多,人所食有三種: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亦相似而香,並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葉有圓、有尖,以圓者為勝,所用即是此。干之以釀酒,主治風冷,大良。馬蓼生下濕地,莖斑,葉大有黑點。亦有兩三種,其最大者名蘢古,即是葒草,已在上卷中品。(《新修》二七二頁,《大觀》卷二十八,《政和》五○九頁)

白話文:

蓼實,味道辛辣,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明亮眼睛、溫暖脾胃、增強抵抗風寒的能力、消除體內多餘水分,可以改善臉部和眼瞼浮腫,也能治療癰瘡腫瘤。蓼的葉子,可以歸屬於舌的相關病症,能去除大小腸的邪氣,調理腸胃,增強意志。馬蓼則可以驅除腸道中的水蛭,使身體輕盈。蓼這種植物生長在雷澤等河川沼澤地區。

蓼的種類很多,人們食用的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紫蓼,外形相似但呈紫色;一種是香蓼,外形相似且帶有香味,辣味不重,味道好,適合食用;一種是青蓼,人們家中常見,葉子有圓形和尖形兩種,以圓形的為佳,通常使用的就是這種青蓼。將青蓼曬乾後可以用來釀酒,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疾病,效果非常好。馬蓼生長在潮濕的地面,莖上有斑點,葉子大而且有黑點。馬蓼也有兩三種,其中最大的一種叫做蘢古,也就是葒草,在之前的藥物分類中已經介紹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