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12)
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 (12)
1. 牙齒痛
〔《家藏》〕,雄黃定痛膏,治牙齒疼痛。
大蒜(二枚),細辛(去苗),硼硝(另研。各二錢),雄黃(另研,一錢),豬牙皂角(四錠)
上為末,同大蒜一處搗為膏,丸如桐子大。每用一丸,將綿子裹藥,左邊牙疼放在左耳,右邊牙疼放在右耳,良久痛止。一丸可治數人。
透關散,治牙疼。
蜈蚣頭,蠍梢(去毒),草烏尖(如麥粒大者),川烏底(如錢薄者。各七枚),雄黃(如麥大、七粒,另研),胡椒(七粒)
上細末,用紙捻子蘸醋點藥少許,於火上炙乾,塞兩耳內,閉口少時,即效。
〔世〕又方治牙疼。用巴豆一粒,煨黃熟,去殼。用蒜一瓣,切一頭作蓋,剜去中心,安巴豆在內,以蓋合之,用綿裹,隨患處左右塞耳中。
上塞耳三法。前一法治熱疼,後二法治寒疼也。
〔無〕,牢牙散,去風冷蛀齲宣露,用之甚效。
槐枝,柳枝(各長四寸,四十九枝),皂角(不蛀者,七莖),鹽(四十文重)
上同入瓷瓶內,黃泥固濟,糠火燒一夜,候冷取出,研細用如常法。有庵主年七十餘,云祖上多患齒疼脫落,得此方效,數世用之,齒白齊密,乃良方也。
〔垣〕,白牙散
升麻(一錢),羊脛骨灰(二錢),白芷(七分),石膏(一錢半),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擦之,妙。
麝香刷牙散
麝香(一分),升麻(一錢),黃連(二錢),白豆蔻,羊脛骨灰,草豆蔻(各三錢半),歸身,防己(酒浸),人參(各三分),生地,熟地(各二分),沒石子(三枚),五倍子(一個)
上為細末,用如前法擦之,神效。
〔丹〕,刷牙方
羊脛骨灰(一兩),升麻(一錢),黃連(一錢),
上為末擦之。
〔《靈》〕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
針灸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上齒痛亦如之。經云:邪客於足陽明之絡,令人鼽衄,上齒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五臟之間,繆傳引上齒,齒唇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足陽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王注謂足大指次指為中指也。
齒痛惡清飲,取手陽明,下齒痛亦如之。經云:大腸手陽明之脈,入下齒中,是動則病齒痛頸腫,視盛虛熱寒陷下調之。又云:手陽明之別,名曰偏歷,去腕三寸,別入太陰,虛則齒寒痹隔,取之所別也。又云: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者立已是也。
〔丹〕治齒痛。金釵股火燒針痛處,即止。(《蜀本》)
〔《撮》〕牙痛牙槽:呂細(即太谿穴,補三呼,灸之治上牙痛。),二間(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灸之,治下牙痛。),委中(六分,瀉六呼。)
白話文:
牙齒痛
雄黃定痛膏:治療牙齒疼痛。 將大蒜兩瓣、細辛(去除莖葉)、硼砂和硝石(另外研磨,各二錢)、雄黃(另外研磨,一錢)、豬牙皂角(四個),全部磨成粉末,與大蒜一起搗成膏狀,搓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一丸,用棉花包裹藥丸,左邊牙痛塞入左耳,右邊牙痛塞入右耳,過一會兒疼痛就會停止。一丸藥可以治療好幾個人。
透關散:治療牙痛。 將蜈蚣頭、蠍子尾部(去除毒性)、草烏尖(像麥粒大小)、川烏底部(像錢幣一樣薄,各七個),雄黃(像麥粒大小,七粒,另外研磨),胡椒(七粒),全部磨成細末。用紙捻沾一點醋,再沾少許藥粉,放在火上烤乾,塞入兩耳中,閉上嘴巴一會兒,就會見效。
又一方:治療牙痛。 將巴豆一粒,用火煨烤至黃熟,去掉外殼。取一瓣蒜,切開一頭當蓋子,挖去中心,將巴豆放入其中,再蓋上蒜頭,用棉花包裹,塞入疼痛部位對應的耳朵中(左邊痛塞左耳,右邊痛塞右耳)。
以上三種塞耳方法:第一種方法治療熱性疼痛,後兩種方法治療寒性疼痛。
牢牙散:去除風寒引起的蛀牙,牙齒鬆動,使用效果很好。 將槐樹枝、柳樹枝(各長四寸,四十九枝),沒有被蟲蛀的皂角(七根),鹽(四十文錢的重量),一同放入陶瓷瓶內,用黃泥封固,用糠火燒一整夜。冷卻後取出,磨成細末,像平常一樣使用。有一位七十歲的庵主說,他的祖上很多人患有牙痛和掉牙,用了這個方子很有效,已經用了好幾代,牙齒潔白整齊,是個很好的方子。
白牙散 將升麻(一錢)、羊脛骨灰(二錢)、白芷(七分)、石膏(一錢半)、麝香(少許),全部磨成細末,先用溫水漱口,然後用藥粉擦拭牙齒,效果很好。
麝香刷牙散 將麝香(一分)、升麻(一錢)、黃連(二錢)、白豆蔻、羊脛骨灰、草豆蔻(各三錢半)、當歸身、防己(用酒浸泡)、人參(各三分)、生地、熟地(各二分)、沒石子(三枚)、五倍子(一個),全部磨成細末,用法同前,效果神奇。
刷牙方 將羊脛骨灰(一兩)、升麻(一錢)、黃連(一錢),全部磨成細末,用來擦拭牙齒。
齒痛不惡清飲
- 取足陽明經:上牙痛也是如此。經文說:「邪氣侵入足陽明經絡,會使人鼻塞流鼻涕,上牙齒感到寒冷。」可以用針刺足部中指和次指指甲上方與肉交接處,各刺一針,左邊痛刺右邊,右邊痛刺左邊。又說:「邪氣侵入五臟之間,傳導至上牙齒,導致牙齒和嘴唇寒冷疼痛。」可以觀察手背脈絡有血者,用針刺之。再刺足陽明經的中指指甲上方一針,以及手陽明經的大指和次指指甲上方各一針,即可見效。左邊痛刺右邊,右邊痛刺左邊。註解說:這裡的足大指次指指的是中指。
- 取手陽明經:下牙痛也是如此。經文說:「手陽明大腸經的脈絡,進入下牙齒中。如果脈氣妄動,就會導致牙痛和頸部腫脹。要根據脈象的盛衰虛實、寒熱情況來調治。」又說:「手陽明經的支脈,名為偏歷,在手腕三寸處分出,進入太陰經。虛弱時,會導致牙齒寒冷麻木,可以針刺偏歷穴。」又說:「牙齒蛀牙,針刺手陽明經效果不好,可以針刺脈氣進入牙齒的部位,立即見效。」
治齒痛 用燒紅的金釵股刺入疼痛處,疼痛就會立刻停止。(《蜀本》)
牙痛牙槽
- 呂細(即太谿穴):補三口氣,灸之,治療上牙痛。
- 二間穴:針刺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灸之,治療下牙痛。
- 委中穴:瀉六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