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3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35)

1. 怠惰嗜臥

〔垣〕云:脈緩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或大便泄瀉,此濕勝,從平胃散。又云:怠惰嗜臥有濕,胃虛不能食,或沉困,或瀉泄,加蒼朮,自汗加白朮。

〔《本》〕補虛損,治勞倦一切虛極欲垂死者。(肥人陰虛宜服,瘦人不宜服。)

甘草(三兩),蒼朮(一斤,米泔浸一宿,切,用韭白一斤細切,同罨過一宿),川椒(四兩,炒),草烏(半斤,水浸一宿,切,用鹽四兩罨一宿,次日炒乾)

上共為末,用好酒糟六斤,同搗三五千杵,令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婦人淡醋湯下。

〔垣〕食入則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虛弱也。

人參補氣湯,治四肢懶倦。

黃耆(一錢半),人參(七分),甘草(炙,三分),生地(五分),防風(七分),白芍(五分),五味(二十粒),升麻(七分),肉桂(二分),熟地(六分),生甘草(一分),黃柏(七分),知母(七分),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濾去渣,空心熱服下。

白話文:

【怠惰嗜臥】

【垣】說:脈象鬆弛,人變得懶散嗜睡,四肢無力,有時會有腹瀉,這是溼氣過重的表現,可使用平胃散來調治。他又說:懶散嗜睡若伴有溼氣,胃虛無法正常飲食,或是感覺極度疲倦,或有腹瀉症狀,可以加入蒼朮;如果自汗過多,則可以加用白朮。

【《本》】用於補充虛損,治療勞倦和所有極虛幾乎要死亡的情況。(對於肥胖的人,若陰虛適宜服用,但對於瘦弱的人則不宜服用。)

處方如下:甘草(三兩),蒼朮(一斤,先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片,再用細切的一斤韭白一同覆蓋過夜),川椒(四兩,炒制),草烏(半斤,用水浸泡一夜,切片,用鹽四兩覆蓋過夜,次日炒幹)。

以上藥材共研磨成粉末,再與六斤優質酒糟一起搗碎三五千杵,攪拌均勻後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女性則可用淡醋湯送下。

【垣】進食後就感到睏倦,精神恍惚想睡覺,這是脾臟虛弱的症狀。

人參補氣湯,用於治療四肢懶散倦怠。

配方如下:黃芪(一錢半),人參(七分),甘草(炙,三分),生地(五分),防風(七分),白芍(五分),五味子(二十粒),升麻(七分),肉桂(二分),熟地(六分),生甘草(一分),黃柏(七分),知母(七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作爲一劑,用兩盞水煎至一盞,濾去殘渣,空腹時熱服。

2. 蠱毒

〔無〕江南閩中山間人,以蛇、虺、蜈蚣、蜒岫、蝦蟆等百蟲同器蓄之,使其自相食啖,勝者為靈以祀之,取其毒,雜以菜果飲食之類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圖富貴。人或中之,症狀萬端,或年歲間人多死。又有人家香火奉祀如家先者,亦謂之蠱,能病人,世謂之蠱疰,以姓類屬五音,謂之五蠱。此皆邊鄙邪僻之地,多有此事,中都則蔑聞也。

夫中蠱毒者,令人心腹絞痛,如有物吐出,皆如爛肉。若不即治,食人五臟即死。驗令病人唾水沉者即是。

有人行蠱毒,以病人若欲知其姓名者,以敗鼓皮燒作末,飲服方寸匕,須臾自呼蠱家姓名可語之,令呼喚將去則愈,治之亦有方。

〔世〕驗蠱之法,含一大豆,其豆脹皮脫者蠱也,豆不脹皮不脫者非也。人以鵠皮至病人臥所下,勿令知覺,病甚者走,居則非也。治療之法,必須審而後行,試而後可。今人偶有積聚脹滿之病,類乎蠱者,便以為蠱,尤為非也。凡蠱毒之中,有緩有急,急者十數日便死,緩者待以歲月,氣力羸敗,食盡五臟而後死。死則其毒流注於傍,傍人亦成蠱疰矣。

〔無〕凡中毒,嚼生豆不腥,嚼白礬味甘者,皆中毒無疑。

〔《脈》〕人為百藥所中傷,脈浮澀而疾者生,微細者死,洪大而遲者生。(《千金》「遲」作「速」。)

〔無〕,辰砂丸,治蠱毒從酒食中著者,端午日合。

辰砂(細研),雄黃(另研,水飛),赤腳蜈蚣,續隨子(各一兩),麝香(一錢)

上為末,糯米飲為丸,如雞頭大。若覺中毒,即以酒下一丸。蛇蠍所螫,醋磨敷,效。

〔《必效》〕主蠱毒神效。以胡荽根絞汁半升,酒和服之,立下。

〔《外》〕治蠱毒。土瓜根大如拇指長三寸,切,以酒半升浸一宿,一服當吐下。

〔崔〕蛇蠱,食飲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悶悶心熱。服馬兜鈴,即吐出。又服麝香一錢匕,即吐蠱毒。

〔《聖》〕五種蠱毒。馬兜鈴根三兩為末,分為三帖,水一盞,煎五分,去渣服,當吐蟲出。未快再服。

〔《本》〕主蠱毒。用大戟,桃白皮以火烘乾,班蝥去翅足炒,三物等分搗篩為散,以冷水服半方寸匕,其毒即出。不出,更一服,蠱並出。此李饒州法,大奇效。若以酒中得,則以酒服。以食中得,則以飲服之。(上吐利蠱毒法)

〔無〕凡諸蠱多是假毒藥以投之,知時宜煮大豆、甘草、薺苨汁飲之,通除諸毒藥。

〔《經》〕山豆根不拘多少,如中藥蠱毒,密遣人和水研,以禁聲服少許。不止,再服。一方用酒調下二錢。

〔《本》〕食中有蠱毒,令人腹內堅痛,兩目青黃,淋露骨立,病變無常。用鐵精細研,搗雞肝和為丸,桐子大,食前或後酒下五丸。

白話文:

[蠱毒]

在江南、閩中及山區的人們,會將蛇、虺、蜈蚣、蜒岫、蝦蟆等各種昆蟲放在同一容器中養殖,讓它們互相殘殺吞食,最後存活下來的就被視為靈蟲來祭拜,然後從這些蟲身上提取毒素,混入食物或是飲料中加害他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求得福氣,以期獲得財富與地位。一旦有人不慎攝入,就會產生多種症狀,有的甚至在短短幾年內就死亡。另外,有些人會像祭祖一樣祭祀蠱蟲,也被稱為蠱,這種蠱同樣可以讓人致病。世人通常稱之為蠱疰,並將其與五行中的五音相聯繫,稱為五蠱。這類事情主要發生在偏遠落後的地方,在城市中則極少聽聞。

被蠱毒侵害的人,會感到心腹部劇烈疼痛,嘔吐物質如同爛肉。如果不立即治療,蠱毒會侵蝕五臟,導致死亡。一個驗證方法是,讓患者嘔吐,如果嘔吐物沉入水中,就是中了蠱毒。

若要得知下蠱人的名字,可以將破舊的鼓皮燒成灰,服用一匙,不久就會聽到患者呼喊下蠱人的名字。治療蠱毒也有特定的方法。

檢驗蠱毒的方法之一是,將一粒大豆含在口中,如果大豆膨脹且外皮脫落,就表示中了蠱毒;若大豆沒有變化,則不是蠱毒。還有一個方法是,將鵠鳥的皮放在病人的牀下,不要讓病人察覺,如果病人病情加重,則可能是中了蠱毒,否則就不是。

治療蠱毒必須謹慎,應先進行檢驗再決定治療方案。有些人出現了積聚脹滿的症狀,類似蠱毒,但不能直接斷定為蠱毒。蠱毒的發作速度有快有慢,嚴重的十幾天就會致命,輕微的可能需要幾個月,直到五臟衰竭才會死亡。死者體內的蠱毒會傳染給旁人,使其也成為蠱毒的受害者。

對於中毒者來說,咀嚼生豆子不會感覺到腥味,或是咀嚼白礬覺得甜,都是中毒的徵兆。

脈診方面,如果人體受到藥物傷害,脈象浮澀且快速的可以生存,脈象微弱細小的則會死亡,脈象洪大而緩慢的可以生存。

辰砂丸可用於治療通過飲食感染的蠱毒,最好在端午節那天製作。

辰砂、雄黃、赤腳蜈蚣、續隨子各一兩,麝香一錢,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糯米飲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若感覺中毒,立即用酒送服一丸。對於蛇蠍咬傷,可以用醋磨成糊狀敷在傷口,效果顯著。

胡荽根的汁液半升,與酒混合服用,可以立即排出蠱毒。

土瓜根長度約三寸,切成片,用半升酒浸泡一夜,服用後可能會引起嘔吐或排泄。

對於咽喉部有異物感,既無法吞下也無法吐出,並且感到悶熱的蛇蠱患者,可以服用馬兜鈴,將異物吐出。此外,服用一錢匕的麝香也可以吐出蠱毒。

馬兜鈴根三兩,研磨成粉,分成三份,每次用水一盞煎煮至剩五分,去掉渣滓後服用,可以促使蟲子排出。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再次服用。

對於通過食物或飲料感染的蠱毒,可以使用大戟、桃樹皮及斑蝥(去翅足炒)等量混合,研磨篩選成粉末,用冷水服用半方寸的量,蠱毒就會排出。若效果不佳,可以再服用一次,蠱毒會完全排出。這是李饒州的療法,非常有效。如果是通過酒感染,則用酒服用;如果是通過食物感染,則用飲料服用。

許多蠱毒都是通過偽裝的毒藥來投毒,如果懷疑中毒,應該煮大豆、甘草、薺苨汁飲用,可以清除各種毒藥。

山豆根不限量,如果懷疑中毒,可以祕密地將其研磨成水,靜默地服用少量。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以再服用一次。另一個方法是用酒調和兩錢服用。

食物中可能含有蠱毒,會導致腹內堅硬疼痛,雙眼青黃,身體消瘦,症狀多變。鐵精細磨後,與雞肝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飯前或飯後用酒送服五粒。

所有蠱毒大多是由於誤食有毒藥物所致,應適時煮大豆、甘草、薺苨汁飲用,以去除各種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