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3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肝膽部 (34)

1. 遺溺

上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別取地黃汁,同好酒,銀石器內熬成膏,搜和為丸,如桐子大。空心熱酒嚼下。

〔世〕用薏苡仁,鹽炒煎服效。(方見小兒。)

〔《本》〕燕蓐草,主眠中遺溺不覺,燒令黑研,水進方寸匕,亦主噦氣,即燕窠中草也。

膀胱咳者,咳而遺溺。(全文見咳。)

針灸,遺溺法有四:其一取肝,其二取督脈,其三取三焦,並見遺溺閉癃門,其四取肺。經云: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其病虛則欠㰦,小便遺數,取之去腕一寸,別走陽明者是也。

〔東〕遺尿失禁:陰陵泉,陽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壯)。又方:曲骨,陰陽二陵泉(各二寸半。)

〔《甲》〕遺溺,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石門主之。

肝脈微滑為遺溺。(全文見治法。)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剛汲取的新水洗滌,去除水面的泡沫,瀝乾水分,另外取生地黃汁,與好酒一同放入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熬煮成膏狀,再混合藥粉做成丸狀,如梧桐子般大小。空腹時用熱酒吞服。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炒過的薏苡仁,煎煮後服用,效果也不錯(此方見於小兒科相關內容)。

還有一種藥材叫做燕蓐草,主要治療睡夢中遺尿而不自知的情況,將其燒成焦黑研磨成粉末,用水送服一小匙,也可以治療打嗝,這個燕蓐草就是燕子巢中的草。

咳嗽會導致遺尿,這個問題在咳嗽的相關章節中有詳細說明。

針灸治療遺尿的方法有四種:第一種是取肝經的穴位,第二種是取督脈的穴位,第三種是取三焦經的穴位(這些穴位與遺尿、排尿困難的治療穴位相同),第四種是取肺經的穴位。《黃帝內經》中說: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名為列缺,其經脈虛弱會導致打呵欠、小便頻繁甚至遺尿,此穴位在手腕上一寸處,此處的脈絡還延伸到陽明經。

《東垣醫學》提到治療遺尿失禁,可以針灸陰陵泉、陽陵泉(距離穴位兩寸半)以及大敦穴(灸七壯)。另一種方法是針灸曲骨穴、陰陵泉穴和陽陵泉穴(距離穴位各兩寸半)。

《甲乙經》記載,遺尿可以針灸關門穴、神門穴和委中穴。氣癃(排尿不暢)導致小便黃色,同時感到腹脹,若氣虛則會導致遺尿,可針灸石門穴。

肝脈的脈象微滑也可能導致遺尿。(這個問題在治療方法的相關章節有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