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三·肝膽部 (34)
卷之十三·肝膽部 (34)
1. 目閉不開
足太陽之筋,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為目下綱。熱則筋縱,目不開。(全文見筋眴條。)
白話文:
「足太陽經的筋脈,控制著眼皮的上部。足陽明經的筋脈,則負責眼皮的下部。當體內過熱時,會導致這些筋脈鬆弛,進而使眼睛無法睜開。」(全文詳見筋眴條目。)
2. 睊目直視
(睊胃者目睛斜倒不正小兒謂之通睛)
〔《甲》〕睊目者,水溝主之。
〔《集》〕直視者,視物而目睛不轉動者是也。若目睛動者,非直視也。傷寒直視者,邪氣壅盛,冒其正氣,使神氣不慧,臟腑之氣不上榮於目,則目為之直視。傷寒至於直視,為邪氣已極,證候已逆,多難治。經曰:衄家不可發汗,發汗則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能眠。
以肝受血而能視,亡血家,肝氣已虛,目氣已弱,又發汗亡陽,則陰陽俱虛所致也。此雖錯逆,其未甚也。逮狂言反目直視,又為腎絕,直視搖頭,又為心絕,皆臟腑氣脫絕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痢者亦死。又劇者發狂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澀者死。
皆邪氣盛而正氣脫也。
少陽終者,其百節縱,目睘絕系。(全文見診生死條。目系絕,故目不動而直視。王注云:睘謂直視如驚貌。睘音瓊。)
白話文:
【睊目直視】
(描述一種眼疾,病徵為眼睛斜視,不正,小孩常稱之為鬥雞眼。)
根據古籍《甲》,治療睊目的方法是用針灸水溝穴。
《集》中指出,直視指的是看東西時,眼球無法正常轉動的情形。如果眼球還能活動,就不算是直視。在感冒時出現直視,通常是因為病邪氣旺盛,壓制了正常的生理機能,使得精神不清,臟腑氣血無法上達至眼睛,因而導致眼睛直視。感冒到這種程度,病邪已極為嚴重,症狀也相當危險,往往難以治癒。古籍記載: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若強行發汗,會造成額頭凹陷、脈搏緊急、眼睛直視且無法眨動,甚至影響睡眠。
肝臟接受血液供應才能視物,血虧的人,肝氣已經虛弱,眼力也已減弱,再強行發汗,會導致陰陽兩虛。雖然這已經是病情錯亂,但尚未到最嚴重的程度。然而,當出現胡言亂語、眼珠反白且直視,則是腎臟功能衰竭;若直視同時搖頭,則是心臟功能衰竭,這些都是臟腑氣血瀕臨耗盡的跡象。直視並伴有囈語及呼吸困難的人,或有下痢的患者,通常都會死亡。更嚴重的,甚至會發狂、認不出人、摸牀尋衣、焦慮不安、微弱地喘息、直視,若脈象弦澀,則預示著死亡。
這些都是因邪氣過盛而導致正氣脫離的現象。
在少陽病的末期,全身關節鬆弛,眼睛斜視,眼神呆滯。(詳細內容可參考診斷生死的條目。因為眼睛的神經系統受損,所以眼睛無法移動,只能直視。王註解:睘指的是直視的模樣,彷彿受到驚嚇。睘的發音為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