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小兒部 (25)

1. 通睛

〔湯〕,牛黃丸,小兒通睛,皆因失誤築打觸著頭面額角,兼倒撲,令兒肝受驚風,遂使兩目鬥睛,名曰通睛,宜服此。

牛黃,白附子(炮),肉桂,全蠍,芎藭,石膏(煅。各一錢),白芷(二錢),藿香(半兩),硃砂(二錢),麝香(一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三歲以下,每服一丸,薄荷湯下。乳食後忌油麵豬肉。

白話文:

【通睛】

這段古文提到的是一種中藥方,叫做「牛黃丸」,用來治療兒童的「通睛」症狀。所謂「通睛」,通常是指小孩因為不慎撞擊到頭部,尤其是前額部位,或是摔倒,導致肝臟受到驚嚇和風邪入侵,進而引起雙眼斜視的病症。

所需藥材如下:牛黃、白附子(炮製過)、肉桂、全蠍、芎藭、煅石膏、白芷、藿香、硃砂、麝香。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後,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大小如同芡實的丸狀。對於三歲以下的小孩,每次服用一顆丸子,最好用薄荷水送服。在餵食母乳或食物後,應避免食用油膩、麵食及豬肉類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