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20)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20)

1. 驗方

按:,喉科過玉書於原方去巴霜,加杜牛膝根汁末一兩,白殭蠶五錢,其炙牙皂用一兩,枯白礬用五錢,名加味稀涎散,一名導痰開關散,治喉證,連吹數管,吐出稠痰,重者吹數次。若中風痰升,開水調服錢許,令吐痰涎,然後續進他藥。又云:喉症之痰,多屬風痰,稠而難吐,且不能化,宜先用通關散取嚏,以通肺竅,再用導痰開關散以去風痰。俾痰毒去盡,則證日輕矣。

加味導痰湯,制南星(一錢),小枳實(錢半),仙露夏(三錢),赤苓(三錢),賴橘紅(一錢),炙甘草(六分),滁菊花(三錢),鉤藤(三錢),皂角炭(五分),石菖蒲(錢半),鮮竹瀝(一瓢),薑汁(四滴)

按:,此方吳坤安制,專治痰阻肺絡,肝風內擾為病。若張路玉加味導痰湯,於導痰湯原方,加白朮、黃芩、黃連、栝蔞仁、桔梗、竹瀝、薑汁等味,專治溫熱痰飲,眩暈氣塞等症。若陸九芝加味導痰湯,於導痰湯原方,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味,專治痰壅氣喘,胸膈痞滿等症。又於導痰湯原方,加羌活、天麻、蠍尾、雄黃末,名十味導痰湯,治痰濕上盛,頭目不清等症。又於導痰湯原方,加羌活、防風、白朮、薑汁竹瀝,名祛風導痰湯,專治類中風筋脈顫掉。

牛黃清心丸,西牛黃,羚羊角,浙茯苓,生於術,桂枝尖,歸鬚,炙甘草(各三錢),麝香,雄黃(各二錢),

潞黨參,白犀角(各五錢),梅冰(錢半),上十二味,各取淨末配勻,蜜和成劑,分作五十丸,金箔為衣,待乾蠟護,臨用開化,沸湯、薑湯任下。

按:,此方張路玉從局方裁定,專治氣虛血鬱,痰涎壅盛,昏憒不省,語言蹇澀,瘈瘲不遂,一切痰氣閉塞等證。

萬氏牛黃丸,小川連(五錢),青子芩(三錢),焦山梔(三錢),辰砂(錢半),廣鬱金(三錢),西牛黃(三分)

按:,喻嘉言曰:牛黃清心丸,古有數方,其義各別。若治溫邪內陷包絡神昏者,惟萬氏之方為妙,調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中黃、連翹、薄荷等湯劑中,定建奇功。

大陷胸湯,煨甘遂(一錢),生錦紋(六分),元明粉(一錢),

連豆散,小川連(一錢),巴豆霜(一分),上研細末,用酒和成餅,填入臍心,以艾炷不拘壯數灸其上,候腹中有聲為度,灸畢,湯浸用帛拭淨,恐生瘡。

按:,此名結胸灸法,載在丹溪心法附余,善法各種結胸症,張景岳極贊其妙。

四磨飲子,老東參五分,臺烏藥一錢,海南子一錢,沉香(一錢),上藥用薄荷湯將四味原料磨汁,和入開水半湯碗服。

吳氏桃仁承氣湯,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歸鬚(錢半),粉丹皮(二錢),赤芍(錢半)

白話文:

[驗方]

加味稀涎散(導痰開關散):此方改良自原方,去掉了巴霜,加入杜牛膝根汁末一兩、白殭蠶五錢、炙牙皂一兩、枯白礬五錢。用於治療喉嚨疾病,連續吹入數次,可以吐出稠痰,病情嚴重者可吹多次。若因中風導致痰液上升,可用開水調服少許,使其吐出痰涎後再服用其他藥物。喉嚨疾病的痰多屬風痰,稠厚難以吐出且難以化解,宜先使用通關散以通利肺部,再用導痰開關散去除風痰,使痰毒盡除,病情自然減輕。

加味導痰湯:此方為吳坤安所制,專治痰阻肺絡、肝風內擾所致的疾病。張路玉加味導痰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白朮、黃芩、黃連、栝蔞仁、桔梗、竹瀝、薑汁等,專治溫熱痰飲、眩暈氣塞等症。陸九芝加味導痰湯則在原方基礎上,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味,專治痰壅氣喘、胸膈痞滿等症。此外,還可於原方基礎上,加入羌活、天麻、蠍尾、雄黃末,名為十味導痰湯,治痰濕上盛、頭目不清等症;或加入羌活、防風、白朮、薑汁、竹瀝,名為祛風導痰湯,專治類似中風的筋脈顫抖。

牛黃清心丸:方中包含西牛黃、羚羊角、浙茯苓、生於術、桂枝尖、歸鬚、炙甘草(各三錢)、麝香、雄黃(各二錢)、潞黨參、白犀角(各五錢)、梅冰(錢半),共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混合製成丸劑,共五十丸,以金箔包裹,乾燥後再用蠟封護,服用時用沸水或薑湯沖服。此方由張路玉根據原方調整而成,專治氣虛血瘀、痰涎壅盛、昏迷不醒、語言不利、肢體麻痺等痰氣閉塞的症狀。

萬氏牛黃丸:方中包含小川連(五錢)、青子芩(三錢)、焦山梔(三錢)、辰砂(錢半)、廣鬱金(三錢)、西牛黃(三分)。喻嘉言認為,古方中有多種牛黃清心丸,功效各異。若要治療溫邪內陷,導致神志昏迷,則萬氏牛黃丸最佳,可加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中黃、連翹、薄荷等煎湯服用,療效顯著。

大陷胸湯:方中包含煨甘遂(一錢)、生錦紋(六分)、元明粉(一錢)。

連豆散:方中包含小川連(一錢)、巴豆霜(一分),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成餅,敷貼於肚臍,用艾灸,直到腹部有響聲為止,灸畢用溫水擦拭乾淨,以免起泡。此為結胸灸法,載於《丹溪心法》,善治各種結胸病症,張景岳極為推崇。

四磨飲子:方中包含老東參五分、臺烏藥一錢、海南子一錢、沉香一錢,用薄荷水磨成汁,加半碗開水服用。

吳氏桃仁承氣湯:方中包含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歸鬚(錢半)、粉丹皮(二錢)、赤芍(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