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15)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15)

1. 驗方

新定牛黃清心丸,西牛黃,明雄黃,黃連,黃芩,山梔,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錢),冰片,麝香(各二錢五分),研末煉蜜丸,每重一錢,金箔為衣,蠟匱,去蠟用。

按:,此方治熱病邪入心包,昏狂譫妄,較萬氏牛黃丸力量尤大,重症用此,輕症仍用萬方。

犀珀至寶丹,白犀角(五錢),羚羊角(五錢),廣鬱金(三錢),琥珀(三錢),炒川甲(二錢),連翹心(三錢),石菖蒲(三錢),蟾酥(五分),飛辰砂(五錢),真玳瑁(五錢),當門子(一錢),血竭(三錢),藏紅花(五錢),桂枝尖(二錢),粉丹皮(三錢),上藥研細,豬心血為丸,金箔為衣,每丸計重五分,大人每服一丸,小兒每服半丸,嬰孩每服半丸之半。

按:,此丹大劑通瘀,直達心竅,又能上清腦絡,下降濁陰;專治一切時邪內陷血分,瘀塞心房,不省人事,昏厥如屍;目瞪口呆,四肢厥冷等症,又治婦人熱結血室,及產後瘀血衝心,小兒痘疹內陷,急驚暴厥,中風中惡等症,用之得當,奏功極速。

加減普濟消毒飲,青連翹(錢半),蘇薄荷(一錢),炒牛蒡(錢半),馬勃(四分),荊芥穗(一錢),白殭蠶(一錢),大青葉(錢半),元參(一錢),新銀花(錢半),苦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先用活水蘆根二兩煎湯代水。

代賑普濟散,苦桔梗,升麻,浮萍,銀花,連翹,元參(各十兩),牛蒡子,荊芥穗(各八兩),蟬衣,黃芩,大青葉,白殭蠶(各六兩),蘇薄荷,人中黃,馬勃,射干,制錦紋(各四兩),上藥各為粗末,秤和勻,以滾水煎三五沸,去渣熱服。

按:,此方載在吳鞠通醫案,通治風溫溫毒,喉痹項腫面腫,癍疹麻痘,楊梅瘡毒,疙瘩疿㾦。凡上中二焦及肌腠一切風熱等證,外則身熱惡風寒無汗,內則懊憹煩郁,咳嗆不寐,二便不暢。勢重者,晝夜服至十二包,至輕者服四包,量病增減,大人每包五錢,小兒減半。如喉痹滴水難下咽者,噙一口,仰面浸患處,少頃有稀涎吐出,再噙再吐,至四五次,喉自能開;或絞取汁,從鼻孔灌之,毒盡則愈。如服至八九次,外不怕冷,內則大便不通,腹中滿痛,每包加酒炒大黃一錢,牙皂三分,研入同煎。

荊防敗毒散加金汁方,荊芥穗(錢半),防風(一錢),川柴胡(八分),前胡(八分),新銀花(錢半),青連翹(錢半),苦桔梗(一錢),羌活(六分),生甘草(六分),獨活(六分),炒牛蒡(一錢),川芎(六分),蘇木(八分),白芷(八分),漏蘆(一錢),歸尾(八分),堅腫不消,加皂角刺八分,穿山甲一錢;大便燥結,加酒製錦紋。

白話文:

[驗方]

新定牛黃清心丸:西牛黃、明雄黃、黃連、黃芩、山梔、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錢),冰片、麝香(各二錢五分),研磨後用蜂蜜做成藥丸,每丸重一錢,以金箔包裹,用蠟封存,使用前去除蠟封。

**按:**此方治療熱病邪氣入侵心包,導致神志昏迷、胡言亂語等症狀,其藥力比萬氏牛黃丸更強,重症使用此方,輕症仍用萬氏牛黃丸。

犀珀至寶丹:白犀角(五錢)、羚羊角(五錢)、廣鬱金(三錢)、琥珀(三錢)、炒川貝母(二錢)、連翹心(三錢)、石菖蒲(三錢)、蟾酥(五分)、朱砂(五錢)、玳瑁(五錢)、當歸(一錢)、血竭(三錢)、藏紅花(五錢)、桂枝尖(二錢)、粉丹皮(三錢),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心血做成藥丸,以金箔包裹,每丸重五分。成人每次服用一丸,小兒每次服用半丸,嬰兒每次服用四分之一丸。

**按:**此丹藥力強大,能活血化瘀,直達心臟,又能上清頭腦,下瀉濁陰;專門治療各種外邪入侵血脈,瘀阻於心臟,導致昏迷不醒、四肢厥冷等症狀;也治療婦女熱結血瘀,以及產後瘀血衝擊心臟,小兒痘疹內陷、驚厥等症,以及中風等症,使用得當,療效極快。

加減普濟消毒飲:青連翹(半錢)、薄荷(一錢)、炒牛蒡子(半錢)、馬勃(四分)、荊芥穗(一錢)、白殭蠶(一錢)、大青葉(半錢)、玄參(一錢)、金銀花(半錢)、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先用蘆根二兩煎煮取汁代替清水煎藥。

代賑普濟散:桔梗、升麻、浮萍、金銀花、連翹、玄參(各十兩),牛蒡子、荊芥穗(各八兩),蟬蛻、黃芩、大青葉、白殭蠶(各六兩)、薄荷、茵陳蒿、馬勃、射干、制錦紋(各四兩),將所有藥材粗磨成末,混合均勻,用滾水煎煮三到五沸,去除藥渣後服用。

**按:**此方出自吳鞠通醫案,通治風溫溫毒,喉嚨腫痛、頸項腫痛、面部腫脹,以及各種疹子和瘡毒等症。凡上焦、中焦、下焦及肌膚等一切風熱病症,外在症狀為發熱惡寒無汗,內在症狀為煩躁鬱悶、咳嗽氣促、失眠、大小便不暢。病情嚴重者,一日服用十二包,病情輕微者服用四包,可根據病情增減藥量,成人每包五錢,小兒減半。如果喉嚨腫痛,無法吞嚥,可以含一口藥汁,仰頭讓藥汁浸潤患處,片刻後會有稀涎吐出,反覆幾次,喉嚨即可暢通;或者絞取藥汁,從鼻孔灌入,毒氣排出則痊癒。如果服用到八九次,體表不怕冷了,但大便不通,腹部脹痛,則每包藥中加入酒炒大黃一錢,牙皂三分,研磨後一同煎煮。

荊防敗毒散加金汁方:荊芥穗(半錢)、防風(一錢)、柴胡(八分)、前胡(八分)、金銀花(半錢)、青連翹(半錢)、桔梗(一錢)、羌活(六分)、生甘草(六分)、獨活(六分)、炒牛蒡子(一錢)、川芎(六分)、蘇木(八分)、白芷(八分)、漏蘆(一錢)、當歸尾(八分),如果腫塊不消退,加皂角刺八分,穿山甲一錢;如果大便乾燥,加酒製錦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