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
《廣瘟疫論》~ 卷之三 (13)
卷之三 (13)
1. 呃逆
時疫呃逆與傷寒不同:傷寒呃逆,虛、實、寒、熱俱有;時疫呃逆,惟熱結下焦而已。凡見呃逆,即當下之,下之不止,按其臍腹有硬痛拒按處,仍當下之,有下至十數次方止者。總之逐盡結熱,腸胃通達,其呃自止。慎不可用丁香柿蒂湯,治呃而遺結熱,致成危證也。
白話文:
關於「呃逆」的問題,時行瘟疫引起的呃逆與感冒所導致的不同:感冒引發的呃逆可能由虛弱、實證、寒涼或燥熱等多種因素引起;但時行瘟疫導致的呃逆,主要是因為下焦(小腸、大腸區域)熱氣凝結。一旦出現呃逆,就應立即使用瀉下法治療,如果一次不行,且檢查到肚臍或腹部有硬塊且按壓會痛的地方,仍應繼續使用瀉下法,有的情況可能需要多次瀉下,甚至十幾次才能停止呃逆。總之,只有徹底清除凝結的熱氣,使腸胃功能暢通,呃逆自然就會停止。千萬不要用丁香柿蒂湯來治療,這樣可能會留下凝結的熱氣,導致病情加重,成為危險的情況。
2. 吐蛔
傷寒吐蛔,多寒熱錯雜;時疫吐蛔,則有熱無寒。治此證之當汗、當清、當下,一以傳變之大勢為主,惟加烏梅、黃連以安之,慎勿用烏梅丸中諸辛熱藥,致成危篤也。
白話文:
對於因傷寒而嘔吐出蛔蟲的情況,通常會伴隨著寒熱交錯的症狀;若是因為時疫而吐出蛔蟲,則多半隻有發熱而無寒冷感。在治療這種病症時,是否該出汗、清熱或通便,主要應依據病情發展的大趨勢來判斷,但無論如何,都應該添加烏梅和黃連來安撫腸胃,千萬不要使用烏梅丸中的多種辛辣熱性藥物,以免病情轉為危急重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