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八 (7)

1. 撮口

一論撮口者,由胎氣挾熱,風邪入臍,流毒心脾之經,故令舌強唇青,聚口啼聲不出者。當視其齒齦之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急以溫水蘸青熟棉布,裹手指,輕輕擦破,開口便安。如甚則用牛黃三分,竹瀝一蜆殼調勻,滴入口中,即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撮口」的狀況。撮口的情況多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熱氣影響,或是出生後風邪從肚臍進入身體,導致毒素流竄到心臟和脾臟的經絡。因此會出現舌頭僵硬、嘴脣發青且口部緊閉,哭聲無法發出的症狀。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嬰兒的牙齦上方有像粟米一樣的小泡泡。應立即使用溫水沾濕的深藍色熟棉布,包裹住手指,輕輕地將這些小泡泡擦破,這樣孩子就可以張開嘴巴了。如果情況更嚴重,可以使用三分量的牛黃,加上一蚌殼量的竹瀝混合均勻,滴入孩子的口中,即可治癒此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