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脅痛

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脅作痛。

夫脅痛者。厥陰肝經為病也。其症自兩脅下。痛引小腹。亦當視內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傷觸。悲哀氣結。飲食過度。冷熱失調。顛仆傷形。或痰積流注於脅。與血相搏。皆能為痛。此內因也。若傷寒少陽。耳聾脅痛。風寒所襲而為脅痛者。此外因也。治之當以散結順氣。化痰和血為主。平其肝。導其滯。則無不愈矣。

一論左脅下痛。肝積屬血。或因怒氣所傷。或顛仆閃挫所致。而為痛也。

疏肝散,主方。

黃連(吳茱萸煎炒二錢),柴胡,當歸(酒洗各一錢五分),青皮(去穰),桃仁(研如泥),枳殼(麩炒各一錢),川芎,白芍(酒炒各七分),紅花(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服。

一論右脅痛者。肝邪入肺也。

推氣散

片薑黃,枳殼(麩炒各一錢),桂心(少許),甘草(炙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一方。加廣陳皮一錢五分。半夏姜炒一錢。

一論左右脅俱痛。肝火盛而木氣實也。

柴胡歸芎湯

柴胡,川芎,白芍,青皮(去穰),枳殼(麩炒各一錢五分),甘草,香附子,當歸,龍膽草,木香,砂仁

上銼一劑。姜一片。水煎。溫服。

一論因內有濕熱。兩脅痛甚。伐肝木之氣。瀉肝火之要藥也。

當歸龍薈丸

當歸,龍膽草,山梔子,黃連,大黃(酒浸紙裹煨),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三錢五分),麝香(另研五分),加柴胡五錢。青皮去穰醋炒一兩。

上為細末。神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一論勞傷身熱脅痛者。脈必虛也。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依本方加川芎、白芍、青皮、木香、砂仁、小茴香、枳殼。去白朮、升麻。

一論左脅下有塊。作痛不移者。是死血也。活血湯。(方見腹痛)依本方加青皮。去白芍。

一論男子房勞兼怒。風府脹悶。兩脅脹痛。此色欲損腎。怒氣傷肝。六味地黃丸料加柴胡、當歸。一劑而安。(方見補益)

一婦人口苦脅脹。此肝火也。用小柴胡湯加黃連、梔子。稍愈。更以四君子湯加當歸、白芍、柴胡。調理脾胃而瘥。

白話文:

[脅痛]

脈象雙弦顯示肝氣過盛,導致兩脅疼痛。

脅痛病症,主要是厥陰肝經的問題。症狀通常從兩脅下開始,痛感延伸至小腹。治療時,需根據內外因素引起的邪氣來處理。如果是因爲突然的憤怒、悲傷導致氣結,或是飲食過量,冷熱調節不當,跌打損傷,或痰積在脅部與血液相搏,都可能引發疼痛,這屬於內因。如果是因爲傷寒、少陽、風寒襲擊導致的脅痛,則屬於外因。治療時應以散結順氣、化痰和血爲主,調和肝氣,疏導滯氣,這樣疾病就能痊癒。

一種情況是左脅下痛,肝部積血,可能是怒氣傷肝或顛仆閃挫導致的疼痛。

疏肝散是主要處方,包含黃連、柴胡、當歸、青皮、桃仁、枳殼、川芎、白芍、紅花等藥材。

另一種情況是右脅痛,肝邪侵入肺部。

推氣散爲處方,包含薑黃、枳殼、桂心、甘草等藥材。

另一種情況是左右脅都痛,表示肝火旺盛,木氣實。

柴胡歸芎湯爲處方,包含柴胡、川芎、白芍、青皮、枳殼、甘草、香附子、當歸、龍膽草、木香、砂仁等藥材。

一種情況是因爲體內溼熱,兩脅痛得厲害,伐肝木之氣,瀉肝火的重要藥物。

當歸龍薈丸爲處方,包含當歸、龍膽草、山梔子、黃連、大黃、蘆薈、青黛、木香、麝香、柴胡、青皮等藥材。

一種情況是勞累過度,身體發熱,脅痛,脈象虛弱。此時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根據個人情況加入川芎、白芍、青皮、木香、砂仁、小茴香、枳殼,去掉白朮、升麻。

一種情況是左脅下有硬塊,疼痛固定不移,這是死血現象。使用活血湯,加入青皮,去掉白芍。

一種情況是男性因爲房勞加上怒氣,風府脹悶,兩脅脹痛。這是色慾損傷腎臟,怒氣傷害肝臟,使用六味地黃丸料加上柴胡、當歸,一劑即安。

一個婦女口苦脅脹,這是肝火症狀。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黃連、梔子,病情稍有好轉後,再使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白芍、柴胡,調理脾胃,病情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