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五 備急方 (2)
卷二十五 備急方 (2)
1. 解水毒飲子
凡猘犬咬人,七日輒應一發,三七日不發則脫也。要過百日乃得免耳。每到七日輒當搗韭汁飲一二升,又當終身禁食犬肉、蠶蛹,食此即發,死不可救矣。瘡未愈之間,禁食生魚及諸肥膩冷食,但於飯下蒸魚,及肥器中食便發。不宜飲酒,能過一年乃佳。(《集驗方》云:若重發者,生食蟾蜍鱠絕良,亦可燒炙食之,不必令其人知,初得齧毒便為之,則於後不發也)。
治猘犬毒方:
頭髮,蝟皮(各等分)
上二味,燒灰水和飲一杯服之。口噤者,折齒納藥。
又方,搗地榆,絞取汁塗瘡,無生者可取乾者,以水煮汁飲之,亦可末服,為方寸匕,日三,兼敷上,過百日止。
又方,搗韭絞取汁,飲一升,日三,瘡愈止,亦可治愈後復發者。
又方,刮虎牙若骨,服方寸匕。(《小品方》云:刮狼牙或虎骨末服,已發狂如猘犬者服即愈)。
又方,燒虎骨敷瘡及熨。又微熬杏仁搗研,取汁服之良。又取燈盞殘油灌瘡口,皆禁酒、豬魚肉、生菜。
又方,用韭根一握,故梳二枚,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桃東南枝白皮一握,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吐出犬子。
又方,取猘犬腦敷上後,不復發。
又方,蝦蟆灰以粥飲服之。
又方,服莨菪子七枚,日一。
又方,梅子末,以酒服之。
又方,以豆醬清塗之,日三四。
治狂犬齧人方:
蛇脯一枚,炙去頭,搗末,服五分匕,日三。又燒末納瘡孔中。
又方,搗莨菪根和鹽敷,日三。
又方,青布浸汁,服三升。
又方,取驢尿一二升飲之。
治凡犬齧人方:
熬杏仁半升令黑,研成膏敷之。
又方,取灶中熱灰以粉瘡,帛裹系之。
又方,鼠屎為末,臘豬膏和敷之。(《外臺方》云:鼠一枚,豬膏煎敷之。)
又方,飲生薑汁一升。(《小品方》云:治狂犬咬)。韭汁亦佳。(《外臺方》云:亦治已瘥後復發者。)
又方,水洗瘡任血出,勿止之,水洗不住,取血自止,以綿裹之瘥。
又方,以沸湯和灰壅瘡上。
又方,燒犬尾為末,敷瘡,日三。
又方,以頭垢少少納瘡中。
又方,火炙蠟以灌瘡中。
又方,以熱牛屎塗之佳。
又方,以苦酒和灰塗瘡中。
白話文:
解水毒飲子
狂犬咬人,七天內就會發病,二十一天內沒發病就能痊癒,但要一百天后才能完全安全。每逢第七天就要喝一兩升搗碎的韭菜汁,終身不得吃狗肉和蠶蛹,吃了就會復發,死路一條。傷口沒好之前,不能吃生魚和各種肥膩、冰冷的食物,飯後吃蒸魚,或者在油膩的器皿裡吃東西都會復發。不能喝酒,要過一年才能完全好。 (據《集驗方》記載:如果復發了,生吃蟾蜍肉效果很好,也可以燒烤後食用,不必讓病人知道,剛被咬時就服用,就能防止以後復發。)
治療狂犬病的方法:
一種方法是用頭髮和刺蝟皮(等量)燒成灰,用溫水調和,服用一杯。如果嘴巴張不開,就掰開牙齒灌藥。
另一種方法是搗碎地榆,取汁塗在傷口上,沒有鮮地榆可以用乾地榆用水煮汁服用,也可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一天三次,同時塗抹在傷口上,服用一百天。
另一種方法是搗碎韭菜取汁,每次喝一升,一天三次,傷口好了就停,也能治療復發的病人。
另一種方法是刮取老虎牙齒或骨頭,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小品方》記載:刮取狼牙或老虎骨磨成粉服用,已經發狂像狂犬病一樣的人服用後就能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老虎骨燒成灰敷在傷口上,並用它熨燙傷口。稍微熬一下杏仁,搗碎研磨,取汁服用效果很好。用燈盞裡的殘油灌入傷口,都要忌酒、豬肉、魚肉和生菜。
另一種方法是用一把韭菜根、兩根舊梳子,加兩升水,煮成一升,一次服用。
另一種方法是用一把桃樹東南枝的白皮,加兩升水,煮成一升,分兩次服用,可以把毒排出。
另一種方法是用狂犬的腦袋敷在傷口上,就不會復發。
另一種方法是用蟾蜍灰用粥送服。
另一種方法是服用七粒莨菪子,一天一次。
另一種方法是用梅子粉末,用酒送服。
另一種方法是用豆醬清塗抹傷口,一天三四次。
治療狂犬咬傷的方法:
一種方法是用一條蛇肉,烤去頭,搗碎成末,每次服用五分(約1.5克),一天三次,也燒成灰末塞進傷口裡。
另一種方法是搗碎莨菪根和鹽一起敷在傷口上,一天三次。
另一種方法是用青布浸泡藥汁,服用三升。
另一種方法是服用一兩升驢尿。
治療犬咬傷的方法:
一種方法是將半升杏仁熬黑,研磨成膏敷在傷口上。
另一種方法是用灶膛裡的熱灰敷在傷口上,用布包紮。
另一種方法是用老鼠屎磨成粉,和臘豬油混合敷在傷口上。(《外臺方》記載:用一隻老鼠,和豬油一起煎熬後敷在傷口上。)
另一種方法是喝一升生薑汁。(《小品方》記載:治療狂犬咬傷。)韭菜汁也很好。(《外臺方》記載:也能治療痊癒後復發的病人。)
另一種方法是用水清洗傷口,讓血流出來,不要止血,水洗不住,血自然就止住了,用棉花包紮,直到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沸水和灰混合敷在傷口上。
另一種方法是燒狗尾巴成灰,敷在傷口上,一天三次。
另一種方法是少許頭屑放入傷口內。
一種方法是用加熱的蠟灌入傷口。
一種方法是用熱牛糞塗抹傷口效果很好。
一種方法是用苦酒和灰混合塗抹在傷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