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3)
卷十七 肺臟方 (3)
1. 小附著散
治飛屍賊風,發時急痛,不在一處,針之則移,發一日半日乃瘥,須臾復發者方。
細辛,天雄,甘草(各一分,一作莽草),桂心(三分),烏頭,附子,乾薑(各一兩),真珠,雄黃(各半兩)
上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以知為度(胡洽不用桂心、附子,有蜀椒四分。)
白話文:
[小附著散]
適用於治療一種名為「飛屍賊風」的疾病,其特徵是發病時會感到劇烈疼痛,且疼痛的位置不定,即使針灸治療,疼痛也會轉移到其他地方。這種疾病可能在一天或半天內有所好轉,但很快又會再次發作。
藥方成分包括:細辛、天雄、甘草(兩種版本,其中一個版本用莽草代替)、桂心(在另一版本中未使用)、烏頭、附子、乾薑,以上各藥材皆取一兩;以及真珠和雄黃,這兩種藥材各取半兩。
將上述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篩選,然後用酒送服,每次服用的量為方寸匕大小。如果感覺不到效果,可以適量增加劑量,直到感覺到藥效為止。(另有一個版本的藥方不使用桂心和附子,而加入蜀椒四分。)
2. 大附著散
治五屍疰忤與前狀同者方。
天雄,桂心(各半兩),細辛,乾薑,雄黃,黃芩,黃連,由跋,椒目(各一兩),金牙,犀角,麝香,牛黃(各一分),真珠(三分),蜈蚣(三枚)
上十五味治,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三服,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大附著散」,用於治療與先前描述相似的五屍疰忤病症。
藥材如下:天雄、桂心各半兩;細辛、乾薑、雄黃、黃芩、黃連、由跋、椒目各一兩;金牙、犀角、麝香、牛黃各一分;真珠三分;蜈蚣三枚。
以上十五種藥材研磨後過篩,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一錢匕的藥粉,以病情好轉作為服用劑量的參考。
3. 金牙散
治鬼疰風邪,鬼語屍疰,或在腰脊胸脅,流無常處,不喜見人,志意不定,面目脫色,目赤鼻張,唇乾甲黃者方。
金牙,雄黃,鐵精,曾青,真珠,丹砂,野葛,川芎,露蜂房,大黃,甘草,蛇蛻皮䕡茹,乾漆(各一分),石長生,貍骨(一作鸛骨),鬼臼,鬼箭羽,桔梗,烏頭,鬼督郵,椒目,狼毒,蕪荑,藜蘆,雷丸,芫菁,滑石(各二分,一作硝石),毒公,鱉甲,牛黃,人參,胡燕屎,狼毒,桂心(各四分),寒水石,蜈蚣,蜥蜴,附子(各一枚),蜣螂,亭長(各七枚),石膏(五分),徐長卿,斑蝥(各十四枚),貝母(二枚)
上四十五味治,下篩,先食,以酒服一刀圭,日二。不知,漸加之,蟲隨大小便出(崔氏名蜀金牙散。)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金牙散」,主要用於治療由風邪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類似被鬼魅纏身、精神恍惚、病痛部位不定,可能在腰部、脊椎或是胸部,患者會出現不願見人的傾向,情緒起伏不定,臉色蒼白無血色,眼睛發紅,鼻子腫脹,嘴脣乾燥,指甲變黃。
所需藥材如下:金牙、雄黃、鐵精、曾青、珍珠、硃砂、野葛、川芎、露蜂房、大黃、甘草、蛇蛻皮、茹、乾漆(每種藥材取量相同),石長生、狸骨(或可使用鸛骨)、鬼臼、鬼箭羽、桔梗、烏頭、鬼督郵、花椒籽、狼毒、蕪荑、藜蘆、雷丸、芫菁、滑石(或可使用硝石),毒公、鱉甲、牛黃、人參、胡燕的排泄物、狼毒、桂心(每種藥材取量是上述藥材的兩倍),寒水石、蜈蚣、蜥蜴、附子(每種藥材取量一份),蜣螂、亭長(每種藥材取量七份),石膏(取量五份),徐長卿、斑蝥(每種藥材取量十四份),貝母(取量兩份)。
以上四十五種藥材,需進行研磨處理,再過篩去渣。應在進食前,以酒送服藥粉一刀圭的量,每日兩次。若病情未見好轉,可逐漸增加藥量,最終病蟲將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此處所提到的崔氏版本,被稱為蜀金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