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二 膽腑方 (5)
卷十二 膽腑方 (5)
1. 耆婆萬病丸
癥瘕積聚,服二丸如小豆,即瘥。
水病,服三丸如小豆,日三,皆間食服之,以利瘥止。
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
上氣喘逆,胸滿不得臥,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
疳濕,以一丸如杏仁大,和酢二合灌下部,亦服二丸如小豆。
鼻衄,服二丸如小豆,日三,皆間食服之,瘥止,人弱隔日服之。
頭痛惡寒,服二丸如小豆,日三,覆取汗。
傷寒時行,服二丸如小豆,日三,間食服之。
小便不通,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明日更服。
大便不通,服二丸如小豆,又納一丸下部中即通。
耳聾聤耳,以綿裹一丸如小棗核大,塞之瘥。
癰腫、疔腫、破腫,納一丸如麻子大,日一敷,其根自出,瘥。凡疔腫血出,以豬脂和敷。有孔,納孔中,瘥止。
胸背腰脅腫,以酢和敷腫上,日一易,又服二丸如小豆。
癩瘡,先以酢泔洗後,取藥和豬脂敷之。瘻瘡有孔,以一丸如小豆,納孔中,兼和豬脂敷之。
痔瘡,取藥塗綿箸上,納孔中,日別易,瘥止。
瘰癧,以酢和敷上瘥。
惡刺,以一丸納瘡孔中,即瘥。
諸冷瘡積年不瘥者,以酢和塗瘡上,作餅貼之瘥。
瘡癬,先以布揩汁出後,取酢和敷上,日別一易,立瘥。
蠍螫,以少許敷螫處。
蜂螫,以少許敷螫處。
蝮蛇螯,取少許納螯處,若毒入腹,心悶欲絕者,服三丸如小豆。
婦人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如小豆,取吐利即出。
小兒客忤,服二丸如米粒,和乳汁敷乳頭令嗍之。
小兒驚癇,服二丸如米粒,塗乳頭,令嗍之隨兒大小量與。
小兒乳不消,心腹脹滿,服二丸如米粒,塗乳頭,令嗍之,不瘥更服。
治一切蠱毒妖邪鬼疰,有進有退,積聚堅結,心痛如咬不得坐臥,及時行惡氣溫病,風熱瘴氣相染滅門,或時熱如㾬瘧,咽腫塞不下飲食,或煩滿氣短,面目時赤,或目中赤黃,或乾嘔,或吐逆,或下赤白痢,或熱氣如雲,或欲狂走自殺,或如見鬼,或手足清冷,或熱飲冷水而不知足,或使手掇空,或面目癰腫生瘡,或耳聾目暗,頭項背脊強不得屈伸,或手足卒癢,或百鬼惡疰狐魅走入皮膚,痛無常處方:
麝香,丹砂,特生礜石,馬目毒公(即鬼臼),雄黃(各一兩),巴豆(九十粒),青野葛(三兩,一本不用),馬齒莧(一兩,生成起稜者)
上八味為末,別搗巴豆如膏,合搗五千杵,納蜜,更搗一萬杵,丸如小豆大,強者服二丸,弱者一丸。入腹云行四布通徹表裡,從頭下行,周遍五臟六腑,魂魄靜定,情性得安。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蛇蟲諸毒下五色熱水,或不吐下,便微漸除瘥。萬蟲妖精狐貍鬼魅,久痼癖塊皆消散。在表汗出,在裡直下,忌名其藥,故此方無名也。
白話文:
耆婆萬病丸療效:
-
腹部腫塊積聚: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即可痊癒。
-
水腫: 服用三丸藥(如小豆大小),每日三次,飯後服用,直至痊癒。
-
腹痛脹滿、心痛: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若未痊癒則繼續服用。
-
氣喘、胸悶、無法平躺: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若未痊癒則繼續服用。
-
疳積: 取一丸藥(如杏仁大小),用兩合醋調和後灌入肛門,並同時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
-
鼻出血: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每日三次,飯後服用,痊癒後,體弱者隔日服用。
-
頭痛、怕冷: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每日三次,服用後蓋被取汗。
-
傷寒: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每日三次,飯後服用。
-
尿閉: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若未痊癒,隔天繼續服用。
-
便秘: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並將一丸藥塞入肛門,即可通便。
-
耳聾、耳流膿: 將一丸藥(如小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即可痊癒。
-
癰腫、疔腫、破腫: 將一丸藥(如麻子大小)敷於患處,每日一次,膿根會自行排出,痊癒。若疔腫出血,則用豬油混合藥物敷用。如有孔洞,則將藥物塞入孔中。
-
胸背腰脅腫脹: 用醋調和藥物敷於腫脹處,每日更換一次,同時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
-
癩瘡: 先用醋水清洗患處,然後將藥物與豬油混合敷用。瘻瘡如有孔洞,則將一丸藥(如小豆大小)塞入孔中,並混合豬油敷用。
-
痔瘡: 將藥物塗在棉花棒上,塞入肛門,每日更換,直至痊癒。
-
瘰癧: 用醋調和藥物敷於患處,即可痊癒。
-
惡性瘡瘍: 將一丸藥塞入瘡口,即可痊癒。
-
多年未癒的凍瘡: 用醋調和藥物,製成藥餅貼於患處,即可痊癒。
-
瘡癬: 先用布擦拭患處,使其流出汁液,然後用醋調和藥物敷用,每日更換一次,即可痊癒。
-
蠍子螫傷: 將少許藥物敷於傷處。
-
蜜蜂螫傷: 將少許藥物敷於傷處。
-
蝮蛇咬傷: 將少許藥物塞入傷口,若毒素入腹,心悶欲絕,則服用三丸藥(如小豆大小)。
-
婦科疾病、胎盤不下: 服用兩丸藥(如小豆大小),服用後會引發嘔吐或腹瀉,胎盤隨即排出。
-
嬰兒腹痛、哭鬧不止(客忤): 服用兩丸藥(如米粒大小),用母乳調和後塗在乳頭,讓嬰兒吮吸。
-
嬰兒驚癇: 服用兩丸藥(如米粒大小),塗在乳頭,讓嬰兒吮吸,用量依嬰兒大小調整。
-
嬰兒消化不良、腹脹: 服用兩丸藥(如米粒大小),塗在乳頭,讓嬰兒吮吸,若未痊癒則繼續服用。
-
各種蠱毒、妖邪、鬼魅作祟、瘟疫: 此種情況下,患者症狀多樣,包括腹痛、心痛、發熱、咽喉腫痛、嘔吐、腹瀉、神志不清、皮膚病變等等。 藥物組成:麝香、丹砂、特生礜石、鬼臼、雄黃(各一兩)、巴豆(九十粒)、青野葛(三兩,或不用)、馬齒莧(一兩,莖有稜角者)。將以上八味藥磨成粉末,將巴豆搗成膏狀,混合後再研磨五千杵,加入蜂蜜,再研磨一萬杵,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體質強壯者服用兩丸,體質虛弱者服用一丸。藥物入腹後,會在體內四處運行,消除病邪,從而達到痊癒。 此方無名。
再次聲明:以上僅為古代醫方翻譯,切勿自行服用,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