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十八(補遺) (1)
卷十八(補遺) (1)
1. 吞酸吐酸
吞酸與吐酸,大同小異。吞酸,酸在胸胃,忽作忽止,蜇胃刺心。吐酸,酸水酸物,隨吐而出,味如釅醋,蜇喉軟齒。是皆形寒胃冷,食鬱飲停,穀氣不分,中焦郁𨠭。正猶釀酒不發,過時而成酸味也。吞吐之所以異者,吞則胃中飲少,吐則胃中飲多耳。間有屬火者,乃熱不得散。
屬木者,乃氣不得伸。火不散者發之,木不伸者達之。故統宜溫中散寒,令鬱滯開而病自愈矣。(宜發明藿香安胃散、加減二陳湯,三因曲術丸、二陳加茱、連、神麯、蒼朮方、酒煮黃連丸)
白話文:
[吞酸吐酸]
吞酸和吐酸,其症狀大致相似。吞酸是指酸澀感在胸口和胃部,時發時歇,讓人感覺像被針刺般疼痛。而吐酸則是酸性的液體或食物會隨嘔吐排出,味道濃烈如醋,對喉嚨和牙齒造成刺激。這些症狀多是因為身體受寒,導致胃部寒冷,食物消化不良,飲食滯留,穀物精華無法正常分解,使得中焦(脾胃)功能失調。就像醞釀的酒沒有發酵好,時間一長就會變酸一樣。吞酸和吐酸的不同在於,吞酸通常胃內的飲食較少,而吐酸則胃內的飲食較多。
偶爾,這類症狀可能由火氣引起,是因為熱氣無法散發;或者由肝氣引起,是因為氣機無法舒展。對於熱氣無法散發的情況,應幫助其散熱;對於氣機無法舒展的情況,應助其順暢。所以總的來說,適合用溫暖中焦,散寒的方法,讓鬱結的情況得以改善,疾病自然就能痊癒了。(建議使用如藿香安胃散、加減二陳湯,三因曲術丸、二陳加茱萸、黃連、神麴、蒼朮等藥材製成的藥方,以及酒煮黃連丸等藥物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