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附方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和劑威喜丸,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餘瀝常流,小便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

黃蠟(四兩),白茯苓(去皮四兩作塊,用豬苓二錢半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出,日乾。不用豬苓)

上以茯苓為末,熔黃蠟搜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忌米醋,尤忌使性氣。只吃糟醋。

東垣柴胡升陽湯,治陽虛下陷,發熱。

柴胡,升麻,葛根,獨活,羌活(各半兩),防風(二錢半),甘草(生二錢、炙二錢),人參,白芍藥(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三大盞,煎一盞,去滓,稍熱服。忌冷物、冰水月餘。

東垣退熱湯,治表中虛熱,或遇夜則甚。

黃耆(一錢),柴胡(七分),生甘草,黃連(酒製),黃芩,芍藥,地骨皮,生地黃,蒼朮(各五分),當歸身,升麻(各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去滓,食遠溫服。

本事枳實散,治男子兩脅疼痛。

枳實(一兩),白芍藥(炒),雀腦芎,人參(各半兩)

上細末,薑棗湯調二錢,酒亦得。食前日三服。

奇效拈痛丸,治九種心痛。

五靈脂,蓬莪朮(煨),木香,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橘皮煎湯下。

四七湯(見第十七)

胃風湯

白芷(一錢二分),升麻(二錢),葛根,蒼朮,蔓荊子,當歸身(各一錢),甘草,柴胡,藁本,羌活,黃柏,草豆蔻,麻黃(不去節,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溫服。

交加散,治瘛瘲,或顫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當歸,荊芥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少許,煎七分,灌下神效。

海藏愈風丹(一名舉卿古拜散),治一切失血,筋脈緊急,產後及汗後搐搦。

荊芥(為細末)

先以炒大豆黃卷,以酒沃之。去黃卷,取清汁調前末三、五錢,和滓服之。輕者一服,重者二服、三服即止。氣虛者忌服。童便調亦得。

加味逍遙散(見第五十一)

十全大補湯(見第十六)

白話文:

[附方]

和劑威喜丸: 治男性元陽虛弱,精氣不足,遺精,小便混濁,夢遺頻發;以及女性血虛寒凝,白帶過多,陰部潮濕,小便像米湯一樣,或不孕不育。 藥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用法:以上七味藥,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另有丸藥:黃蠟(四兩),白茯苓(去皮四兩,切塊,與豬苓二錢半同煮二十餘沸,取出曬乾,服用時不用豬苓)。將茯苓磨成粉,熔化黃蠟,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細嚼,慢慢吞服,以小便清澈為度。忌食米醋,尤其忌諱發怒,只能吃糟醋。

東垣柴胡升陽湯: 治陽虛下陷,發熱。藥方:柴胡、升麻、葛根、獨活、羌活(各半兩),防風(二錢半),甘草(生二錢、炙二錢),人參、白芍藥(各半兩)。用法:藥物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半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去渣,稍溫服。忌食寒涼食物及冰水,一個月內都要注意。

東垣退熱湯: 治表證兼裡虛熱,夜間加重。藥方:黃耆(一錢),柴胡(七分),生甘草,黃連(酒炙),黃芩,芍藥,地骨皮,生地黃,蒼朮(各五分),當歸身,升麻(各三分)。用法:藥物研磨成末,為一次服用量。加水兩碗煎成一碗,去渣,飯後溫服。

本事枳實散: 治男性兩脅疼痛。藥方:枳實(一兩),白芍藥(炒),川芎,人參(各半兩)。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湯或酒調服,飯前一日三次。

奇效拈痛丸: 治各種心痛。藥方:五靈脂、蓬莪朮(煨)、木香、當歸(等量)。用法:研磨成末,用蜂蜜調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橘皮煎湯送服。

四七湯: (見第十七)

胃風湯: 藥方:白芷(一錢二分),升麻(二錢),葛根,蒼朮,蔓荊子,當歸身(各一錢),甘草,柴胡,藁本,羌活,黃柏,草豆蔻,麻黃(不去節,各五分)。用法:加水二鍾,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至八分,溫服。

交加散: 治瘛瘲(癲癇的一種),或震顫,或產後昏迷,口吐痰涎。藥方:當歸、荊芥。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少許酒,煎至七分,灌服,效果很好。

海藏愈風丹(一名舉卿古拜散):治一切失血,筋脈拘緊,產後及汗後抽搐。藥方:荊芥(研磨成細末)。用法:先炒大豆黃卷,用酒澆淋,去黃卷,取汁調荊芥末三至五錢,連渣服用。輕者一服,重者二至三服即可,氣虛者忌服,用童尿調服亦可。

加味逍遙散: (見第五十一)

十全大補湯: (見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