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燈續焰》~ 卷十六 (4)
卷十六 (4)
1. 天釣
亦驚風之類,但發時頭面仰視,翻眼抬睛,故名天釣。(宜雙金散,或灸兩手大拇指兩甲內相半。男先灸左,女先灸右。及兩足大拇指中間各三、五壯。又灸前、後手心各五壯。妙。)頭目不仰,乃驚風之類。(宜辰砂抱龍丸。)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某種病症,病症名為「天釣」,屬於驚風的一種。病發時,患者會出現頭部和麪部向上仰視,眼球翻轉,眼睛抬高的症狀,因此被稱為天釣。
治療上,建議使用「雙金散」,或者在雙手大拇指指甲內側的半中央位置進行艾灸治療。在進行艾灸時,男性應先灸左邊,女性則先灸右邊。同時,在雙腳的大拇指中間位置,也需進行三到五次的艾灸。此外,前後手心也需各灸五次,效果會更佳。
然而,如果患者沒有出現頭部和眼睛向上仰視的症狀,那可能只是普通的驚風。這種情況下,推薦使用「辰砂抱龍丸」來治療。
2. 遺尿
《原病式》謂遺尿不禁為冷。《內經》云:不約為遺溺。仁齋曰:小便者,乃津液之餘也。腎主水,膀胱為津液之府。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不能拘制,其水出不禁,謂之遺尿。睡里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俱虛,而挾冷所致。(宜雞腸散、外臺方。)亦有熱結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
庭孔鬱結,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神無用,故液滲入膀胱而溺遺失。(宜六味丸。)
白話文:
【尿牀】
根據《原病式》一書的說法,無法控制的尿牀是由於體內寒冷。《內經》則表示,這類情形可稱作無法控制的排尿。仁齋進一步解釋,小便其實是身體多餘的水分。腎臟主管水分,而膀胱則負責儲存身體的水分。當腎臟和膀胱都處於虛弱狀態,且被寒氣侵襲時,身體就無法有效控制水分,進而導致無法控制的排尿,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尿牀。在睡眠中發生的尿牀,我們稱之為尿牀。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腎臟和膀胱虛弱,加上受寒所導致的。(適合使用雞腸散或外臺方治療)
另外,也可能因腎臟部位有熱結,影響到足厥陰肝經。
當人體的氣血通道受到阻塞,氣血無法正常流通,會導致肢體乏力,神智不清,因此體內的水分就會不自覺地流入膀胱,形成尿牀。(適合使用六味丸來治療)。
3. 舌、齦、齶諸病
楫師王紹龍先生云:心為一身君主,神識之舍,外候於舌,無論外感、內傷,皆當察之。其色紅潤而淨者吉。有苔者病。苔薄少,色鮮明者輕。厚滿,色黑暗者危。色枯燥不澤,圓縮強硬者死。至於傷寒痘疹,更宜細察。又脾之脈絡絡舌本,心脾有熱,無處疏泄,而發證於舌者,如弄舌、重舌、木舌、舌白、舌黃、舌瘡、舌血之類。弄舌者,時時微吐其舌,如火之焰,心脾積熱所致。
(兼脾證者,宜瀉黃散;兼心證宜導赤散,或大黃黃連瀉心湯。)重舌者,舌下有形如舌。(宜刺出血及服瀉黃散,敷糝清液散、馬牙硝、蒲黃末之類。)木舌者,舌腫漸大,塞滿口,不治殺人。(宜瀉黃散。)舌白者,舌上有厚白苔也。(宜桑白皮汁敷之。薄荷汁、生薑蘸擦亦妙。
)舌黃者,即舌上黃苔也。(宜瀉黃散。)舌瘡者,舌上生瘡也。(宜白礬塗足法。)舌血者,舌上黑,有孔出血不止,心火熾盛故也。(宜蒲黃末敷之。)重齦、重齶者,齦上、齶上腫也。總不外一熱,俱宜刺決洗拭。(宜雞內金為末干糝,或服五福化毒丹。)
白話文:
楫師王紹龍先生說:心臟是身體的主宰,是精神意識的居所,它的外在表現可以在舌頭上看到,不管是外感還是內傷,都應該要仔細觀察。舌頭顏色紅潤且乾淨的是好兆頭。有舌苔表示有疾病。舌苔薄且少,顏色鮮明的是輕症。舌苔厚且滿佈,顏色深暗的是危險的狀況。舌頭顏色乾燥無光澤,舌頭圓縮且僵硬的則是病危。對於感冒和出疹的情況,更應該細心觀察。
再來,脾臟的脈絡聯繫到舌頭根部,當心臟和脾臟有過多的熱量無法釋放,而導致舌頭出現異常,例如:玩舌、雙舌、舌頭腫脹、舌頭變白、舌頭變黃、舌頭長瘡、舌頭出血等症狀。玩舌指的是經常無意識地吐舌,像火焰一樣,這是心臟和脾臟積累過多熱量所致。
如果同時有脾臟相關的症狀,可以使用瀉黃散;如果同時有心臟相關的症狀,適合用導赤散,或者大黃黃連瀉心湯。雙舌是指舌頭下面有像舌頭一樣的腫塊,應當刺破出血,並服用瀉黃散,再敷上清液散、馬牙硝、蒲黃粉等。木舌指的是舌頭逐漸腫大,塞滿整個口腔,不治療會致死,適合用瀉黃散。
舌頭變白,指的是舌頭上有厚厚的白色舌苔,可以用桑白皮汁敷在上面,或者用薄荷汁、生薑蘸擦,效果也很好。舌頭變黃,指的是舌頭上的黃色舌苔,適合用瀉黃散。舌頭長瘡,指的是舌頭上長了瘡,適合用白礬塗腳的方法。舌頭出血,指的是舌頭上出現黑色的孔洞,並且不斷出血,這是因為心臟火氣旺盛所致,適合用蒲黃粉敷在上面。雙齦、雙齶,指的是齦上和齶上腫脹,基本上都是因為過熱,都適合用針刺、清洗擦拭的方式處理。適合用雞內金磨成粉末撒在上面,或者服用五福化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