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2. 眩暈脈證第六十一

諸風眩暈,有火有痰。左澀死血,右大虛看。

眩者,目乍黑乍明,䀮䀮不定也。暈者,頭昏目旋轉,岑岑欲倒也。高巔而見動象,風性為然,故眩暈者多屬諸風。(或兼見惡風、項強等證。脈應浮。宜芎藭散、東垣羌活湯之類。)又不獨一風也,有因於火者,有因於痰者,有因於死血者,有因於虛者。夫火性上炎,衝於巔頂,動搖旋轉,不言可知。

(或兼見心煩、口燥、面赤耳鳴、嘈雜吞酸等證。脈應數。宜涼膈散、防風通聖散之類。)胸中痰濁隨氣上升。頭目位高而空明,清陽所注。淆濁之氣,擾亂其間。欲其不眩不暈,不可得矣。(或兼見吐痰嘔飲、胸痞腸鳴等證。脈應滑。宜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滾痰丸、玉液湯之類。

)諸陽上行於頭,諸脈上注於目。血死,則脈凝泣。脈凝泣,則上注之力薄矣。薄則上虛而眩暈生焉。其脈左手必澀。澀為滯澀,徵死血之不流利也。(或兼見脅痛、喜忘、目黃、便黑等證。宜四物湯、丹皮、紅花、桃仁之類。)又為枯澀,徵血液之不充足也。謂之血虛眩暈亦可。

(宜四物湯。)脈必徵於左者,以左心主血,肝藏血,腎主液,為血之源耳。頭以法天,諸陽之首。又云清陽出上竅,而目在其中。清陽者氣也,氣不足則不能上達,以致頭目空虛,而眩暈時時作矣。其脈右手必大而無力,散漫空松之象也,謂之氣虛眩暈亦可。脈必徵於右者,以右肺主氣,脾生氣,命門火為氣之根耳。

(宜補中益氣湯、芎、歸、菊花之類。)

白話文:

各種原因引起的頭暈眼花,可能是因為火熱或是痰濕。如果左脈呈現澀狀,可能是因為瘀血;若右脈顯得虛大,則是氣虛的表現。

眩指的是眼睛忽明忽暗,視線模糊不定的現象。暈則是頭部昏沉,眼前萬物旋轉,有種隨時可能倒下的感覺。這種站在高處看到事物在動的情況,通常是由風邪所致,因此眩暈的症狀多和風邪有關。(有時候會伴隨怕風、頸部僵硬等症狀。脈象應當是浮脈。適合使用芎藭散、東垣羌活湯等方劑。)

但眩暈不只是由風邪引起,也可能因為火熱、痰濕、瘀血、氣虛等因素造成。火熱性質向上,衝擊頭頂,使頭部產生搖晃感,這點毋庸置疑。(可能伴隨心煩、口乾、臉紅、耳鳴、胃部灼熱、噁心等症狀。脈象應當是數脈。適合使用涼膈散、防風通聖散等方劑。)

胸中的痰濕隨著氣流上升,頭部和眼睛位置較高且透明,是清氣聚集之處。混濁的氣流在這裡擾亂,想要不眩暈是不可能的。(可能伴有嘔吐痰涎、胸悶、腸鳴等症狀。脈象應當是滑脈。適合使用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滾痰丸、玉液湯等方劑。)

人體的陽氣向上運行到頭部,各條脈絡向上匯聚到眼睛。如果血液凝滯,脈絡就會受阻。脈絡受阻,向頭部供應的力量就會減弱。力量減弱,頭部就容易產生眩暈。左脈一定會呈現澀脈。澀脈表示血液流動不暢,顯示有瘀血存在。(可能伴有肋骨疼痛、記憶力衰退、眼睛黃、大便黑色等症狀。適合使用四物湯、牡丹皮、紅花、桃仁等藥物。)另一種可能是血液乾涸,顯示血液不足。這也可以稱為血虛型眩暈。(適合使用四物湯。)

脈象在左邊出現異常,是因為左邊的心臟主管血液,肝臟儲存血液,腎臟掌控體液,是血液的來源。頭部象徵著天,是人體所有陽氣的頂端。又說清氣從上竅而出,眼睛就在其中。清氣是氣體,氣體不足就無法向上運行,導致頭部和眼睛空虛,眩暈就會頻繁發生。右脈一定會顯得虛大而無力,有鬆散的特徵,這可以稱為氣虛型眩暈。脈象在右邊出現異常,是因為右邊的肺臟主管氣體,脾臟生成氣體,命門之火是氣體的根本。(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芎藭、當歸、菊花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