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甫
《經方實驗錄》~ 第一集中卷 (17)
第一集中卷 (17)
1. 第五一案,皂莢丸證(其四,穎師醫案)
第四案如古法,與第一案同。按本藥究屬峻品,無經驗之醫生初次試用,寧自每服五分遞加,較為妥當。
又按用皂莢無非取其盪滌膠痰,而其能盪滌膠痰者,蓋即賴其中含有石鹼素。余云岫先生曰:吾輩所用之驅痰劑,西藥如西尼加根,中藥如遠志、桔梗、皂莢,中皆含有石鹼素,所謂刺激性驅痰劑是也。故用牙皂之莢,可以代西尼加根云云。中西學說相通,信哉。
曹穎甫曰,除痰之藥以有鹼性者為長,故咯痰不出者,用桔梗甘草湯,無不克日取效,以桔梗含有鹼性故也。痰黏胸膈而不出,則用有鹼性之桔梗以出之,所謂「在高者引而越之」也。膠痰在中脘,則用有鹼性之皂莢以下之,所謂「在下者引而竭之」也。凡用藥有徹上徹下之異,可因此而觀其通矣。
白話文:
第四個案例的用藥方式如同古法,和第一個案例相同。不過,這個藥的藥性畢竟很強烈,沒有經驗的醫生第一次使用時,最好從每次服用五分開始,慢慢增加劑量,這樣比較妥當。
另外,使用皂莢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清除黏稠的痰液,而它之所以能清除黏痰,主要是因為它含有皂素。余云岫先生說:我們常用的化痰藥,西藥像西尼加根,中藥像遠志、桔梗、皂莢,都含有皂素,這類藥都屬於刺激性化痰劑。所以,用牙皂的莢果,可以替代西尼加根。中西醫學的道理是相通的,這話說的真對。
曹穎甫說,化痰的藥物以含有鹼性的效果最好,所以如果痰卡在喉嚨咳不出來,用桔梗甘草湯,幾乎沒有不馬上見效的,因為桔梗含有鹼性。痰黏在胸膈咳不出來,就用含有鹼性的桔梗把它引導出來,這就是所謂「在上者引而越之」。如果黏痰在中脘,就用含有鹼性的皂莢把它往下導引,這就是所謂「在下者引而竭之」。用藥有向上和向下的不同,可以從這裡觀察到藥理的共通之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