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十八·微黃舌
第十八·微黃舌
1. 第十八·微黃舌
舌見微黃色者。初病即得之。發譫語。此由失汗,表邪入里也。必用汗下兼行。以雙解散加解毒湯兩停主之。
【介按】舌苔微黃而薄。是外邪初入陽明。猶帶表證。微兼惡寒。治宜辛涼解散。如黃而兼燥。外證不惡寒、反惡熱。是邪初入陽明之裡。或溫熱內發欲出陽明之表。治宜涼解裡熱。是以風熱溫暑之表證。及傷寒傳入陽明之府證。其苔必現微黃。如若失治。則黃色由薄而轉厚。
甚則變為焦黃。外證大熱、大渴、譫語、便閉、或無汗、或自汗。此因熱邪由表入里。治宜汗下兼行。但須清解涼散。今因雙解散內有辛溫升散之品。故加解毒湯以佐之。凡治此等證候。用藥必須隨症斟酌。倘如舌苔黃燥。或生芒刺。而有臍腹脹滿硬痛之證者。治法又宜急下以存津。
白話文:
如果舌頭上出現淡淡的黃色,表示疾病剛開始,患者可能開始胡言亂語。這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外邪入侵內部。必須同時使用發汗和瀉下的藥物治療,可以用「雙解散加解毒湯」兩劑為主藥。
雙解散加解毒湯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半兩),白朮,山梔(各半兩)
白話文:
- 防風:風寒感冒的常見草藥,具有發散風寒、解熱止痛的效果。
- 川芎:活血調經,常用於治療頭痛、經期不順等症狀。
- 當歸:補血調經,對婦科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 芍藥:清熱解毒,常用於治療風濕病和熱病。
- 大黃:通便、利尿,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麻黃:發汗解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 連翹: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用於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 芒硝:瀉下通便,清熱解毒。
- 石膏:清熱解毒,降火止渴,用於治療熱病、口渴等症狀。
- 黃芩:清熱燥溼,解毒消炎,常用於治療腸胃炎、肺熱咳嗽等。
- 桔梗:宣肺止咳,利咽排痰,用於治療咳嗽、喉嚨痛等症狀。
- 滑石:清熱解毒,利水滌濁,用於治療熱病、尿路感染等。
- 甘草:調和諸藥,具有抗炎、鎮痛、保肝等作用。
- 荊芥:發散風寒,解表止痛,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 白朮:健脾益氣,常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 山梔:清熱涼血,解毒利尿,用於治療熱病、尿路感染等。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半。姜三片。煎八分服。不拘時。一云有桂枝二兩。
【介按】雙解散。即防風通聖散去硝黃是也。今此方有硝黃而無薄荷。名之曰雙解散加解毒湯者。諒系雙解表裡熱毒之意也。吳鶴皋曰。解表有防風、麻黃、薄荷、荊芥、川芎。解里有石膏、滑石、黃芩、梔子、連翹。復有當歸、芍藥以和血。桔梗、白朮、甘草以調氣。營衛皆和,表裡俱暢。故曰雙解。
白話文:
上等的草藥研磨為粉末(叫做㕮咀)。每次服用一兩的量。用水半杯半(約為150毫升),加上三片薑,煮至剩下約八分的量,不分時間點服用。有時候會提到桂枝兩兩。
【介按】這個方子叫做「雙解散」,實際上就是去掉了硝黃的「防風通聖散」。現在這個方子添加了硝黃但去了薄荷,被稱為「雙解散加解毒湯」,可能代表著其意在同時解表和解內毒。吳鶴皋認為,解表的草藥包括防風、麻黃、薄荷、荊芥、川芎;解內的則有石膏、滑石、黃芩、梔子、連翹。還需加上當歸、芍藥來調和血液,桔梗、白朮、甘草來調理氣息。這樣就能使營養和衛生都平衡,表裏都能順暢,因此稱為「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