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難經》~ 三十七難
三十七難
1. 三十七難
三十七難曰:五藏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
然,五藏者,當上關於七或作「九」,下同。竅也,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五藏不和,則七或作「九」。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
邪在六府,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藏,則隂脈不和;隂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隂脈盛矣。隂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或作「格」,與下「關」字倒。。陽氣太盛,則隂氣不得相榮也,故曰格或作「關」。。隂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經言氣獨行於五藏,不營於六府者,何也?
然,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隂脈營於五藏,陽脈營於六府,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不覆溢。人氣內温於藏府,外濡於腠理。
白話文:
三十七難
五臟的精氣從哪裡產生?又通達於何處?可以明白解釋嗎?
五臟的精氣向上通達於七竅(或作「九竅」)。因此,肺氣通於鼻,鼻的功能正常就能辨別香臭;肝氣通於目,目的功能正常就能分辨黑白;脾氣通於口,口的功能正常就能感知食物的味道;心氣通於舌,舌的功能正常就能辨別五味;腎氣通於耳,耳的功能正常就能辨別五音。若五臟功能失調,七竅(或作「九竅」)就會不通暢;若六腑功能失調,氣血就會滯留而形成癰腫。
邪氣侵入六腑,陽脈就會失調;陽脈失調,氣就會滯留;氣滯留則陽脈偏盛。邪氣侵入五臟,陰脈就會失調;陰脈失調,血就會滯留;血滯留則陰脈偏盛。陰氣過盛,陽氣就無法與之協調運行,稱為「關」(或作「格」)。陽氣過盛,陰氣就無法與之協調運行,稱為「格」(或作「關」)。陰陽二氣都過盛,無法相互協調運行,稱為「關格」。出現關格的人,無法享盡天年而早逝。
醫經上說,氣只運行於五臟,而不滋養六腑,這是為什麼?
氣的運行如同水流一般,永不停息。因此,陰脈滋養五臟,陽脈滋養六腑,循環往復沒有盡頭,無法計算其規律,周而復始,不會溢出。人體的氣在內溫養臟腑,在外濡潤肌膚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