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七 (8)
卷二十七 (8)
1. 寒折
徐仲光治一痘,五日,形色少神,腹脹喘急,腸鳴肢冷。或擬內傷者,或擬陷伏者,殊不知內傷者按必痛,陷伏者必煩悶。今便利安寧而虛鳴者,乃陰陽二氣不和,傷冷之症,或服涼藥也。經曰:中虛不足,則腹滿腸鳴。以理中湯加木香、陳皮、官桂等,疏逐冷氣,諸症悉平。又以補中益氣湯,調理而愈。
一痘因春夏久雨,為寒濕之氣所侵,不能起者,五苓散加蒼朮、防風,多服之佳,或平胃快斑湯。
松江黃綺雲,療徐氏兒痘,兒幼,遇冬月,痘不起,熾炭圍爐,抱兒火邊,以酒漿挹火,火氣熏兒,痘立起發。(《廣筆記》。)
費建中治朱氏子痘,稠密乾紅,或以色滯,便用清火兼升發,累日不起。見其鼻流清涕,身涼且靜,時在春初,寒風凜凜,此熱毒輕而感寒重,毒火為外邪所閉也。以溫肌透毒散、陳皮、枳殼、荊芥,連二劑,身漸暖,頓起發。次日,鼻塞眼封,而痘發煌,身漸熱,清解治毒,調理收功。
一兒痘稠密不松,眉愁,腹痛不寐,毒盛也。蒼白乾滯,涕吐稠黏,頭溫足冷,邪閉也。急疏風攻毒,四朝,體漸熱,痘漸起,色漸紅活。但筋脈時惕,以活血驅毒而愈。
一兒痘三日,目紅鼻塞,噴涕甚濃,氣粗熱壯,痘甚稀,色滯乾紅,無甚內症,以荊芥穗、葛根、前胡、黃芩、牛蒡、木通、丹皮、蟬蛻、青皮、赤芍,三劑,起發沛然,六日肥綻,順敘收功。
白話文:
寒折
徐仲光治療一位長痘的病人,五天後,痘疹顏色暗淡,精神萎靡,腹部脹滿,呼吸急促,腸鳴腹痛,四肢冰冷。有人認為是內傷,有人認為是痘疹陷伏,但內傷者按壓腹部必痛,痘疹陷伏者必煩悶不安。而這位病人大小便通暢,只是腹中虛鳴,這是陰陽二氣不調,寒邪入侵所致,可能是服用了寒涼藥物。醫書上說:「人體內虛不足,則會腹滿腸鳴。」於是,他用理中湯加木香、陳皮、官桂等藥,疏通驅散寒邪,諸症都好了。然後再用補中益氣湯調理,痊癒。
有一位病人因春夏久雨,受寒濕之邪侵襲,痘疹不能發出,用五苓散加蒼朮、防風,多服則有效,或用平胃快斑湯。
松江的黃綺雲,治療徐氏的兒子長痘,孩子年幼,在冬天,痘疹不能發出,便用熾熱的炭火圍爐取暖,將孩子抱在火邊,用酒漿澆在火上,用火氣熏蒸孩子,痘疹立刻就發出來了。(出自《廣筆記》)
費建中治療朱氏兒子的痘疹,痘疹稠密乾燥發紅,有人認為是毒邪鬱滯,就用清熱兼升發的藥物治療,但好多天痘疹還是不發。他看到孩子鼻流清涕,身體冰冷且安靜,時值早春,寒風凜冽,判斷這是熱毒較輕而感受寒邪較重,毒火被外邪阻閉。於是用溫肌透毒散、陳皮、枳殼、荊芥,兩劑藥後,身體漸暖,痘疹頓時發出。第二天,鼻子堵塞,眼睛腫閉,但痘疹發得光亮,身體也漸漸發熱,於是改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順利痊癒。
一位兒童的痘疹稠密不鬆散,眉頭緊鎖,腹痛失眠,這是毒邪盛的表現。痘疹蒼白乾燥,涕唾稠黏,頭熱足冷,這是邪氣閉塞的表現。於是迅速使用疏風攻毒的藥物,四天後,身體漸熱,痘疹漸漸發出,顏色也漸漸紅潤。只是筋脈偶爾抽搐,用活血驅毒的藥物治療後痊癒。
一位兒童長痘三天,眼睛紅腫,鼻子堵塞,噴嚏連連,而且鼻涕很濃,氣粗熱盛,痘疹稀疏,顏色暗紅乾燥,沒有明顯的內臟病症,於是用荊芥穗、葛根、前胡、黃芩、牛蒡、木通、丹皮、蟬蛻、青皮、赤芍,三劑藥後,痘疹大量發出,六天後痘疹飽滿,順利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