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醫案》~ 《程杏軒醫案》輯錄 (4)
《程杏軒醫案》輯錄 (4)
1. 曾賓谷中丞痢疾
痢疾古名滯下,然此滯字,非單指飲食停滯之謂,言其暑濕內侵,腑氣阻遏而為滯耳。長夏感受暑邪,伏於腸胃,新秋患痢,腹痛後重,赤白稠黏,日夜頻次。考古賢治痢,不外通澀兩法。大都初痢宜通,久痢宜澀。夫暑濕邪熱,客於營衛則生瘡癤,入於腸胃則為瀉痢。痢之紅白,如癤之膿血,膿血不淨癤不收,紅白不淨痢不止。
證在初起,治貴乎通。經曰:通因通用。然此通字,亦非專指攻下之謂,言其氣機流行而無壅滯,乃為通耳。丹溪以河間發明滯下證治,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二語,實盲者之日月,聾者之雷霆。特其方法,每用芩連檳枳,苦寒攻伐,藜藿洵屬合宜,膏粱恐難勝任。
敝郡汪氏蘊谷書稱,痢疾即時疫,濁邪中下,名曰滯。亦雜氣之所乘,故多傳染於人。其自定黃金湯一方,藥雖平淡無奇,然於逐邪解毒之義,頗為切當。穀食不減,胃氣尚強,約期二候,可以奏功。
安波按:黃金湯者,用黃土、金銀花、扁豆肉、扁豆花、茯苓、穀芽、黑豆、甘草、生白芍、五穀蟲、生薑也。余治噤口痢甚效,已驗之數人矣。
白話文:
痢疾,古時候稱為滯下,這個「滯」字,並非單指飲食停滯不消化,而是說暑濕侵入體內,導致腸胃的氣機阻礙不通暢,才稱為「滯」。夏天感受暑邪,潛伏在腸胃裡,到了秋天就發病成為痢疾,會有肚子痛、裡急後重(想大便卻排不乾淨)、大便呈現紅白色稠黏的現象,而且一天內頻繁跑廁所。
研究古代賢人治療痢疾的方法,不外乎「通」和「澀」兩種。一般來說,剛開始得痢疾適合用「通」法,久病痢疾適合用「澀」法。暑濕邪熱侵入體表,就會產生瘡癤,侵入腸胃就會引起腹瀉痢疾。痢疾的紅白色分泌物,就像癤子的膿血一樣,膿血排不乾淨,癤子就好不了,紅白色分泌物不排乾淨,痢疾也沒法痊癒。
疾病剛開始發作的時候,治療的重點在於「通」。醫書說:「通因通用」,這個「通」字,也不是單指用瀉藥攻下,而是指讓體內氣機運行順暢,沒有阻礙,才叫做「通」。朱丹溪引用了李東垣發明治療滯下(痢疾)的方法,說「和血則膿便自癒,調氣則裡急後重自除」這兩句話,對那些不了解的人來說,簡直像瞎子看到太陽、聾子聽到雷聲一樣重要。只是李東垣的方法,常用黃芩、黃連、檳榔、枳實等苦寒藥物來攻伐,對於清淡飲食的人來說,或許適合,但對吃太好的人,恐怕效果不佳。
我們這裡的汪蘊谷先生說,痢疾其實就是時疫,污濁的邪氣侵入下體,就稱為「滯」。也可能是受到雜亂的病氣所侵襲,所以容易傳染給別人。他自己訂立了一個叫做「黃金湯」的處方,雖然藥材看似平淡無奇,但它在驅除邪氣、解毒的方面,卻非常恰當。如果病人食慾不減,表示腸胃功能還不錯,服用這個藥大約七到十四天,就可以見效。
(安波按:)這個黃金湯,是由黃土、金銀花、扁豆肉、扁豆花、茯苓、穀芽、黑豆、甘草、生白芍、五穀蟲、生薑等藥材組成的。我用它來治療無法進食的痢疾,效果非常好,已經在好幾個人身上驗證過了。
2. 張觀察如夫人經期不調
先天稟薄,情志欠舒,心脾抑鬱?診脈細澀,細為氣少,澀主血虛。問寢食如常,惟月事失調,每值經期,灑淅寒熱,腰膂痠疼。按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交通,乃能有子。脈證若此,即無他患,恐難孕育。間進加味歸脾湯,調養心脾血氣之源,常服毓麟珠,補益衝任,陰陽和協,衝任調勻,則合浦珠還,藍田玉茁,可預必也。
安波按:衝脈為經水之本,故內經言太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茲以毓麟珠等藥以補益衝任,正合其旨。
白話文:
張觀察的夫人,她天生體質比較虛弱,情緒又不開朗,導致心脾鬱悶。診斷她的脈象細又澀,脈細表示氣血不足,脈澀則表示血虛。詢問她的睡眠和飲食都正常,只有月經不調,每次月經來潮時,都會感到忽冷忽熱,腰部和脊椎酸痛。依據中醫理論,衝脈是血海,任脈主管胞胎,只有當這兩條脈絡暢通,才能夠懷孕。她現在的脈象和症狀是這樣,雖然沒有其他疾病,但恐怕難以生育。可以間斷服用加味歸脾湯,來調理心脾氣血的根本,並長期服用毓麟珠,來補益衝脈和任脈,使陰陽調和,衝脈任脈調順了,就能夠像合浦產出珍珠、藍田孕育美玉一樣,可以預期能夠順利懷孕。
安波按語:衝脈是月經的根本,所以《內經》說「太衝脈旺盛,月經就能按時來潮」。現在用毓麟珠等藥來補益衝脈和任脈,正符合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