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塵醫話》~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產後述略
婦人之病,莫重於產後,因氣血大虧,內而七情,外而六氣,稍有感觸,即足致病。且多疑似之症,毋徒以逐瘀為事,以致變端百出。讀《金匱》書中,有用大黃等峻劑者,非古人立法之不善也,蓋以古時稟氣之足,或西北地土堅厚,人亦強壯,用之良善。至於吾地,體質柔弱,深閨嬌養,豈能受此侵克,此看病之不可泥於古也。
時人每謂產後不可補,恐其瘀阻,往往用蘇木、紅花等,行瘀為先務。設或血行不止,立見厥脫,急難措手,可不懼哉。丹溪云: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王肯堂云:產後用下藥者,百無一生。誠哉是言也。
《金匱要略》云:新產婦人有三病:一病痙,二病鬱冒,三病大便難。新產血虛,多汗出,善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心典》云:血虛汗出,筋脈失養,風入而益其勁,此筋病也。亡陰血虛,陽氣逆厥,而寒復郁之,則頭眩而目瞀,此神病也。
胃藏津液,而滲灌諸陽,亡津液胃燥,則大腸失其潤,而大便難,此液病也。三者不同,其為亡血傷津則一,故產後血虛諸症,由此而類推之。則不致誤治矣。
產後諸病,總宜以生化湯為主,隨症加味可也。《竹林寺世傳秘本》生化湯論云:產後血氣暴虛,理當大補,但惡露未盡,用補須知毋滯。血能化,又能生,無損元虛,行中帶補,方為萬全。世以回生丹,治以下胞胎,攻血塊,雖見速效,未免虧損元氣,非良劑也。不得已而用之,只可服一丸,以參湯下之,庶無虞耳。
夫生化湯以藥性功用而立名也,夫產後瘀固當消,新血宜生,若專消則新血不寧,專生則舊血反滯。考藥性芎、歸、桃仁,善破惡血,驟生新血,佐以炮薑、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氣,五味共方,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後之要藥也。加減得宜,是在臨證者之善悟可耳。
又論產後治法云:夫產後憂驚勞倦,血氣暴虛諸症,乘虛易起,如有氣勿專耗散,有食勿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用寒則血塊停結,用熱則新血崩流。至若虛中外感,見三陽表症似可汗也,在產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症似可下也,在產後而用承氣,則重亡其陰。
耳聾脅痛,乃肝腎惡血之停,休用柴胡。譫語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毋同胃實。厥由陽氣血衰,無分寒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痹因陰血之虧,不論剛柔,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乍寒乍熱,發作有期,類瘧也。若以瘧治,則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言語無倫,似邪也。
若以邪論,危亡可待。去血多而大便燥結,蓯蓉可加於生化湯中,非潤腸承氣之為患,汗多而小溲短澀,六君子倍多參、耆,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能救垂絕之危,長生活絡能用,可蘇絕谷之人。頹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生化可參用補中益氣。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瘋,加參生化宜服。
白話文:
產後述略
女人的疾病,沒有比產後更嚴重了。因為產後氣血大虧,內在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和外在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熱)稍有影響,就足以致病。而且產後疾病症狀多有相似之處,不能單純地只用祛瘀的藥物,否則會導致病情變化多端。讀到《金匱要略》裡有用大黃等峻烈藥物的方劑,並不是古代醫家立法不好,而是因為古代人的體質強健,或者西北地區土地堅實厚重,人也很強壯,所以使用這些藥物效果良好。至於我們這裡的人,體質柔弱,深居閨閣嬌生慣養,怎麼能夠承受這些藥物的侵襲呢?這就是看病不能死板地照搬古方的原因。
現在有些人認為產後不能補,擔心會瘀血阻滯,往往使用蘇木、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物,把化瘀作為首要任務。如果這樣導致出血不止,立刻就會出現休克,危急難以處理,難道不值得害怕嗎?丹溪翁(朱丹溪)說:產後應以大補氣血為主,即使有其他症狀,也應以它為輔助治療。王肯堂(王清任)說:產後使用瀉下藥的,一百個沒有一個能活。這話真是說得對啊!
《金匱要略》說:產後婦女有三種常見的疾病:一是痙攣,二是鬱冒(鬱悶冒汗),三是大便秘結。產後血虛,容易出汗,容易中風,所以會導致痙攣;失血又出汗,體寒較多,所以會導致鬱冒;津液虧損胃腸乾燥,所以會導致大便秘結。《醫學心典》說:血虛出汗,筋脈失養,風邪入侵就會加重病情,這是筋脈方面的疾病;陰血虧虛,陽氣逆亂,再加上寒邪的鬱阻,就會出現頭暈目眩,這是神志方面的疾病;
胃腑貯藏津液,並輸布到全身,津液虧損胃腸乾燥,就會導致大腸失潤而大便秘結,這是體液方面的疾病。這三種疾病雖然表現不同,但根本原因都是失血傷津,所以產後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都可以以此類推,這樣就不會誤治了。
產後各種疾病,總宜以生化湯為主方,根據具體症狀加減即可。《竹林寺世傳秘本》關於生化湯的論述說:產後血氣驟然虧虛,理應大補,但是惡露沒有排乾淨,補藥的使用要注意不要阻滯經絡。血液能夠化瘀,又能新生,不會損傷元氣,在活血的同時又能補益,才是最好的方法。世俗常用回生丹治療產後下胞胎、攻破血塊,雖然見效快,但難免會損傷元氣,不是好的藥物。不得已而使用,只能服用一丸,用參湯送服,這樣才沒有危險。
生化湯的命名就是根據藥物的藥性和功效而來的。產後瘀血應該消除,新的血液應該生成,如果只著重於消瘀,新的血液就不能正常運行;如果只著重於生血,舊的瘀血反而會滯留。考究藥物的藥性,川芎、當歸、桃仁善於破除惡血,迅速生成新血,再佐以炮薑、甘草,引導三種藥物進入肺肝,生血理氣,五味藥材合在一起,就能在活血的同時補益,在化瘀的同時生血,這確實是產後最主要的藥物。加減藥物要恰當,這就需要醫生在臨床上善於領悟了。
再論產後治療方法:產後憂慮、驚恐、勞累、血氣驟然虧虛等症狀,都容易趁虛而入。如果有氣,不要過度耗散;有食物,不要過度消化;有熱症,不要用黃芩、黃連;有寒症,不要用桂枝、附子。用寒涼藥,血塊就會凝結;用溫熱藥,新生的血液就會流失。至於虛弱狀態下外感,如果出現三陽經表證,好像可以發汗,但是在產後使用麻黃,就會嚴重耗損陽氣;如果出現三陰經裡證,好像可以瀉下,但在產後使用承氣湯,就會嚴重耗損陰液。
耳聾、脅痛,是肝腎瘀血停滯造成的,不要使用柴胡。神志不清、出汗,是元氣虛弱類似邪氣入侵的症狀,不要誤認為是胃實。厥逆是由於陽氣血衰造成的,不論寒邪或虛弱,都必須大補才能回陽救逆。痹症是由於陰血虧虛造成的,不論是寒邪還是熱邪,都必須滋陰養血才能舒筋活絡。時冷時熱,發作有規律,類似瘧疾。如果按照瘧疾治療,就會遷延難愈,神志不清,言語無序,看起來像邪氣入侵。
如果認為是邪氣入侵,就會危及生命。出血多而大便秘結,可以加生地黃於生化湯中,這樣就不會像使用潤腸通便藥那樣傷人;汗多而小便短少澀痛,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倍用人參、黃耆,這樣就能生津液,利小便。加參生化湯頻頻服用,可以救治垂危的生命;長期服用生化湯,可以活絡經脈,可以救治生命垂危的人。脫肛多是氣虛下陷,生化湯可以配合補中益氣湯使用。口噤、拳攣,是因為血燥類似癲癇,加參生化湯服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