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壽
《三家醫案合刻》~ 卷三 (6)
卷三 (6)
1. 葦莖湯
建中湯加人參、炙綿耆、歸身。
病在奇經,治他經不應,要知血行清道,便知清氣不肅,所以鼻紅昏暈二者皆出督脈,好異無用,以古法之法治之自效。
生地,犀角,廣圓核,側柏葉
上蜜丸,早服五錢,晚服三錢,開水下。
暑者,熱中之陰邪也,心先受之,侵入胞絡,怠惰不語,神昏肢冷,為不治。今脈遲軟,漸有是機,四末漸冷,竟有內閉外脫之虞。急用通陽救逆之法,仿右大順散之義,未識何如。
桂枝,半夏,焦白芍,炙甘草
右脈芤搏,耳聾,血下溢,寒熱不已,陰絡所傷,而厥陰不攝,當從至陰中宣出熱邪,是存陰第一義也。
青蒿,白知母,生白芍,炒黃柏,鱉甲,鮮荷葉
元米一合,泡湯為水。
右脈一息七重弦,左脈一息六至緊,咳而不得息,陰氣已弱,金水同受病,且議景岳六君煎投之。
白話文:
葦莖湯
建中湯加人參、炙甘草、當歸。
疾病發生在奇經八脈,治療其他經脈無效,要知道血液運行暢通,才能明白清氣不能肅降,所以鼻紅、昏暈都屬於督脈的症狀,其他的偏方無效,用古法治療才能見效。
藥方:生地黃、犀角、廣木香、側柏葉,製成蜜丸,早服五錢,晚服三錢,用開水送服。
暑邪屬熱邪侵犯陰氣,先傷及心臟,侵入胞絡,導致病人怠惰少言,神志昏迷,四肢冰冷,這是難以治療的。現在脈象遲緩虛弱,漸有這種趨勢,四肢末端漸冷,甚至有內閉外脫的危險。需緊急使用溫通陽氣、回陽救逆的方法,效仿右大順散的藥性,不知這樣是否妥當。
藥方:桂枝、半夏、焦白芍、炙甘草。
脈象浮大而有力,伴有耳聾、出血、寒熱反覆等症狀,是陰絡受損,厥陰經不能收攝陰氣,應該從至陰經宣泄熱邪,這是保存陰氣的關鍵。
藥方:青蒿、知母、生白芍、炒黃柏、鱉甲、鮮荷葉,加米湯一合。
脈象:右脈一息七次,脈弦;左脈一息六次,脈緊。病人咳嗽喘息,陰氣已虛,肺金與腎水都受病邪侵犯,考慮使用景岳六君煎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