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五 (10)
卷五 (10)
1. 塊(一名積瘕第八十)
一人年六十,素好酒,因行暑中得疾,冷膝上,上脘有塊,如掌牽引,脅痛不得眠,飲食減,不渴,已自服生料五積散三帖,六脈俱沉澀而小,按之不為弱,皆數,右甚,大便如常,小便赤,遂用大承氣湯減大黃之半而熟炒,加黃連、芍藥、川芎、乾葛、甘草作湯,栝蔞仁、半夏、黃連、貝母為丸,至十二帖,足冷退,塊減半,遂止藥,至半月病悉除。
積聚當分陰陽,積者,其發有根,其痛有常處,脈結伏;聚者,其發無根,其痛無常處,脈浮結,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四氣、七情失常所致也。
白話文:
一個六十歲的人,平時嗜酒,因為夏天外出中暑生病,膝蓋冰冷,上腹部有腫塊,像手掌般大小,牽引著疼痛,肋下疼痛得睡不著覺,食慾減退,不口渴。他之前已經自行服用生料五積散三帖。六脈都沉澀微弱,按壓時不算虛弱,脈搏都偏快,右側更甚,大便正常,小便顏色深紅。於是醫生用大承氣湯,減少一半大黃的劑量並炒熟,再加入黃連、芍藥、川芎、葛根、甘草煎湯服用;另用栝蔞仁、半夏、黃連、貝母製成丸藥服用。服藥十二帖後,腳冷的情況減輕,腫塊縮小一半,於是停止服藥。半個月後,病症全部痊癒。
積聚症應該區分陰陽性質。積證,發病有其根源,疼痛部位固定,脈象沉伏;聚證,發病沒有根源,疼痛部位不定,脈象浮而結代。這些都是由於陰陽失調、臟腑虛弱、氣候變化和情緒波動等因素引起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