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匯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15)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15)
1. 又分寸歌
無名之外端關衝,液門小次指陷中,中渚腋下去一寸,陽池腕上之陷中。外關腕後方二寸,腕後三寸開支溝(臂外三寸兩骨間),腕後三寸內會宗,空中有穴細心求。腕後四寸三陽絡,四瀆肘前五寸著,天井時外大骨後,骨罅中間一寸摸。肘後二寸清冷淵,消濼臑節腋臂下看,臑會肩前三寸中(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肩髎臑上陷中央。
天牖容之後存(天牖,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翳風耳後尖角陷(耳後尖角陷中,拔之引耳中),瘛脈耳後青脈現,顱息亦在青絡脈。角孫耳廊中間上,耳門耳前起肉中(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禾髎耳前動脈張,欲覓絲竹空何在,眉後陷中仔細量。
白話文:
無名指指甲外側的端點是關衝穴,液門穴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指縫陷凹處,中渚穴在手背腕橫紋上三寸,往上約一寸的地方,陽池穴在手背腕橫紋的陷凹處。外關穴在手腕背後兩寸處,支溝穴在手腕背後三寸,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指尺骨與橈骨之間),會宗穴在手腕背後三寸內側的凹陷處,穴位在空隙中要仔細找尋。三陽絡穴在手腕背後四寸處,四瀆穴在手肘前面五寸處,天井穴在手肘外側大骨頭的後面,兩骨頭之間的縫隙中間,約一寸的地方。清冷淵穴在手肘後面二寸處,消濼穴在手肘關節往腋下臂部的方向看,臑會穴在肩膀前方三寸處(在肩膀前緣,離肩頭三寸左右的凹陷處),肩髎穴在手臂上部凹陷的中央。
天牖穴在耳朵後面的位置(天牖穴,在頸部大筋外側,缺盆上方,天容穴的後面,天柱穴的前面,完骨穴的下方,髮際的上方),翳風穴在耳朵後面尖角的凹陷處(耳朵後面尖角凹陷處,按壓會有耳內牽引感),瘛脈穴在耳朵後面的青色血管處,顱息穴也在青色血管的地方。角孫穴在耳朵輪廓中間偏上的位置,耳門穴在耳朵前面隆起的肌肉中(耳朵前面隆起的肌肉,耳朵缺口凹陷處),禾髎穴在耳朵前面,動脈跳動的地方,想要找到絲竹空穴在哪裡,就在眉毛後面的凹陷處仔細量測。
2. 足少陽膽經(左右共八十六穴)
3. 膽腑之圖
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藏精汁三合,狀如瓶。
中梓曰:膽者擔也,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言有擔當也。
足少陽經膽,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又曰:膽者澹也,清淨之府,無所受無所輸,淡淡然也。其體重三兩三銖,包精汁三合,居肝之短葉問,與肝形質相合,在干為甲,在支司寅,在八卦為震,與肝為表裡。其經多氣而少血,子時氣血注此。
其見證也,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塵,體無膏,足外反熱,頭角頷痛,目銳角痛,缺盆腫痛,馬刀挾癭,小指次指不為用。
其經之脈,受手少相之交,起於目外眥之瞳子髎,由聽會、客主人,上抵頭角,歷頷厭,下懸顱、懸釐,外循耳,上髮際,至曲鬢、率谷;由率谷外折,下耳後,循天衝、浮白、竅陰、完骨;又自完骨外折,上會於少陽三焦之角孫,循本神,會足太陽膀胱之曲差下行,循本經之陽白,復會膀胱之睛明上行,循本經之臨位、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由風池循頸,會於手少陽三焦之天牖,下至肩上,以循本經之肩井,左右相交,出手少陽之後,會督之大椎、膀胱之大杼、小腸之秉風(蓋秉風乃手太陽、陽明、少陽及足少陽四經之所會也),前入足陽明之缺盆,下腋循胸,歷淵液、輒筋、日月,會帶脈之季脅,循本經京門、帝脈、五樞、維道、居髎,上髀中,橫過折下,循環跳而下,歷髀外,行太陽、陽明之間,循中瀆、陽關,出膝外廉,抵陽陵泉,由陽陵泉下行外輔骨,歷陽交、外丘、光明,直下抵絕骨之端,循陽輔、懸鐘而下,出外踝之前,至丘墟,循足面之臨位、地五會、俠谿,上入小指次指之間竅陰穴而終;其支別者,自足跗面臨位穴別行,入大指,循大指本節後岐骨內,出大指端,貫爪甲後之三毛,入爪甲而交於足厥陰之肝經,由大敦、行間、太衝而上行也。按:此經頸部有三曲折,圖難盡其形狀,故為之詳說,以便觀覽。
自瞳子髎至風池,凡二十穴,作三折,向外而行,始於瞳子髎至完骨為一折;自完骨外折,上至陽明會睛明為一折;自睛明上行,循臨位、風池為一折。緣其穴曲折,不可旁註,乃作一至二十,次第以該之:一瞳子髎、二聽會、三容主人、四頷厭、五懸顱、六懸釐、七曲鬢、八率谷、九天衝、十浮白、十一竅陰、十二完骨、十三本神、十四陽白、十五臨位、十六目窗、十六正營、十八承靈、十九腦空、二十風池。
白話文:
膽腑之圖
膽位於肝臟短葉之間,重量約一百五十克,儲存精華液體約一百八十毫升,形狀像瓶子。
中梓說:「膽,有擔當的意思,是執行決策的重要官員,能做出判斷,意味著有責任感。」
足少陽膽經,膽的作用就像中正的官員,負責決策判斷。另外,也有說法認為膽是清淨的府邸,不接受任何東西,也不向外輸送,保持淡然的狀態。它的重量約一百五十克,包含約一百八十毫升的精華液體,位於肝臟的短葉之間,與肝臟的形態性質相合。在五行中屬木,在十二地支中對應寅,在八卦中對應震,與肝臟互為表裡。膽經的氣多而血少,子時氣血會流注於此。
膽經出現問題時,常見的症狀有口苦、經常嘆氣、胸脅疼痛,無法翻身,嚴重時臉色會像蒙上一層灰塵,身體消瘦沒有脂肪,腳外側發熱,頭角、下巴疼痛,眼睛外側疼痛,鎖骨部位腫痛,頸部淋巴結腫大像馬刀一樣,小指的第二指節活動不靈活。
膽經的脈絡,接收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從眼睛外側的瞳子髎穴開始,經過聽會穴、客主人穴,向上到達頭角,經過頷厭穴,往下到懸顱穴、懸釐穴,沿著耳朵外側向上,到達髮際,再到曲鬢穴、率谷穴;從率谷穴向外轉折,向下到耳後,沿著天衝穴、浮白穴、竅陰穴、完骨穴;再從完骨穴向外轉折,向上會合於少陽三焦經的角孫穴,沿著本神穴,會合於足太陽膀胱經的曲差穴,向下行走,沿著本經的陽白穴,再次會合於膀胱經的睛明穴,向上行走,沿著本經的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從風池穴沿著頸部,會合於手少陽三焦經的天牖穴,向下到達肩部,沿著本經的肩井穴,左右兩側相互交會,接著出手少陽三焦經,會合督脈的大椎穴、膀胱經的大杼穴、小腸經的秉風穴(這裡秉風穴是手太陽、陽明、少陽以及足少陽四條經脈交會的地方),向前進入足陽明胃經的缺盆穴,向下沿著腋下、胸部,經過淵液穴、輒筋穴、日月穴,會合帶脈的季脅穴,沿著本經的京門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居髎穴,向上到大腿中部,橫過向下彎曲,環繞跳躍而下,經過大腿外側,行走於太陽、陽明之間,沿著中瀆穴、陽關穴,出於膝蓋外側,到達陽陵泉穴,從陽陵泉穴向下行走於小腿外側的骨頭邊緣,經過陽交穴、外丘穴、光明穴,直接向下到達腓骨末端,沿著陽輔穴、懸鐘穴向下,出於外踝的前面,到達丘墟穴,沿著腳背的臨泣穴、地五會穴、俠谿穴,向上進入小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竅陰穴而結束。其中一條分支,從腳背的臨泣穴分出來,進入大腳趾,沿著大腳趾的本節骨頭後面的分叉骨頭內側,出於大腳趾末端,貫穿指甲後面的三根毛髮,進入指甲,與足厥陰肝經交會,經由大敦穴、行間穴、太衝穴向上行走。
注意:這條經脈在頸部有三個彎曲轉折的地方,圖畫難以完全表達其形狀,所以詳細說明,方便觀看。
從瞳子髎穴到風池穴,共有二十個穴位,分為三個轉折,向外行走。從瞳子髎穴到完骨穴為第一個轉折;從完骨穴向外轉折,向上到陽明經交會的睛明穴為第二個轉折;從睛明穴向上行走,沿著臨泣穴、風池穴為第三個轉折。因為穴位的彎曲轉折,無法在旁邊註解,因此用一到二十的順序,依次標示:一瞳子髎、二聽會、三客主人、四頷厭、五懸顱、六懸釐、七曲鬢、八率谷、九天衝、十浮白、十一竅陰、十二完骨、十三本神、十四陽白、十五臨泣、十六目窗、十七正營、十八承靈、十九腦空、二十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