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 (1)

(1)

1. 少陰之為病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2. 少陰病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飲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3. 病人脈陰陽俱緊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4. 少陰病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5. 少陰病脈細沉數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裏,不可發汗。

6. 少陰病脈微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7. 少陰病脈緊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8. 少陰病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9. 少陰病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10. 少陰中風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11. 少陰病欲解時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12. 少陰病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13. 少陰病八九日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14. 下厥上竭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而出,或從口鼻,或從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15. 少陰病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16. 少陰病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17. 少陰病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18. 少陰病四逆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心煩而躁者,死。

19. 少陰病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20. 少陰病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21. 麻黃附子細辛湯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麻黃附子細辛湯方麻黃二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22. 麻黃附子甘草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也。麻黃附子甘草湯方麻黃二兩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23. 黃連阿膠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黃連阿膠湯方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24. 附子湯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附子湯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25. 附子湯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方見前)

26. 當歸四逆湯

少陰病,脈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榮衛不和故也,當歸四逆湯主之。當歸四逆湯方當歸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細辛三兩木通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二十五枚(劈)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