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真人

《針灸神書》~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三·瓊瑤神書人部 (17)

1. 孫子中家傳崔氏四花穴法

各取離日,量度訖。即下火。唯須三月三日艾最佳。疾瘥,百日以內慎飲食房事,安息靜處將息。若一月後,覺未瘥,復依初穴上再灸。

圖形壯具於後。

凡骨蒸之後所起,辨驗有二十二種,並依上項灸之。

一、胞蒸,小便赤黃。

二、房欲蒸,男女遺尿失精,女人月水不調。

三、腦蒸,頭眩熱悶。

四、髓蒸,覺沸熱。

五、骨蒸,齒黑。

六,、筋蒸,甲焦。

七、血蒸,發焦。

八、脈蒸,緩急不調。

九、肝蒸,或時眼前昏花。

十、心蒸,舌焦或瘡,或時胸滿。

十一、脾蒸,唇焦所,或口瘡。

十二、肺蒸,口乾生瘡。

十三、腎蒸,耳乾焦。

十四、膀胱蒸,右耳熱。

十六、胃蒸,舌下痛。

十七、小腸蒸,下泄不禁。

十八、大腸蒸,右鼻孔痛。

十九、三焦蒸,乍寒乍熱。

二十、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

二十一、皮蒸,肉生雞粟起,是皮蒸。

二十二、氣蒸,遍身壯熱,不自安息。

白話文:

選定日子施灸,丈量好穴位後,即可施灸。最好使用三月三日採摘的艾草。疾病痊癒後,百日內要謹慎飲食和房事,保持安靜休息。如果一個月後症狀未見好轉,可再次按照之前的穴位施灸。

圖解詳見後文。

凡是因骨蒸(陰虛火旺)引起的各種症狀,共有二十二種,皆可依上述方法灸治。

  1. 胞蒸:小便顏色發黃。
  2. 房欲蒸:男女遺尿、遺精,女性月經不調。
  3. 腦蒸:頭暈、發熱、胸悶。
  4. 髓蒸:感覺身體發熱。
  5. 骨蒸:牙齒發黑。
  6. 筋蒸:指甲焦黃。
  7. 血蒸:頭髮乾枯焦黃。
  8. 脈蒸:脈搏時快時慢,不規律。
  9. 肝蒸:偶爾眼前昏花。
  10. 心蒸:舌頭焦乾或生瘡,偶爾胸悶。
  11. 脾蒸:嘴唇乾裂或口腔生瘡。
  12. 肺蒸:口乾舌燥,口腔生瘡。
  13. 腎蒸:耳朵乾燥焦黃。
  14. 膀胱蒸:右耳發熱。
  15. 胃蒸:(原文缺15,推測為)胃部不適。
  16. 胃蒸:舌下疼痛。
  17. 小腸蒸:大便失禁。
  18. 大腸蒸:右鼻孔疼痛。
  19. 三焦蒸:忽冷忽熱。
  20. 肉蒸:別人覺得病人發熱,但病人自己覺得冷。
  21. 皮蒸:皮膚起雞皮疙瘩。
  22. 氣蒸:全身發熱,難以安靜休息。

2. 用針尺寸取穴法

凡孔穴尺寸,皆隨人身形大小,須分男左女右,量手指中心一節,兩橫紋中心為一寸。此為周身尺也。

白話文:

在使用針灸時所採用的尺寸取穴方法,都是依照個人身形的大小來決定的,且必須區分男性和女性,左手與右手的不同。具體操作方式是,以手指中間的一節長度作為基準,即從手指的兩條橫紋中間計算,這段距離等於一寸。這樣測量出來的尺寸,就可以用作全身穴位定位的標準了。

3. 艾灸大小法

凡艾炷,須令腳跟足三分。若不足,恐覆孔穴不閉,穴中經脈大氣不行,即不能抽邪氣、引正氣。雖小兒必以中指取為準。

白話文:

在製作艾炷時,必須確保其底部直徑足有三分長。如果太小,可能無法完全蓋住穴位,導致穴位無法密閉,如此一來,穴位中的經脈和主要氣流便無法運行,也就無法排除邪氣、引導正氣。即使是為小孩施灸,也一定要以中指的寬度作為標準量測。

4. 取艾法

端午日,日未出,於艾中以意求其似人者,輒指之以灸,殊有效。幼時見一書中雲爾,忘其何書也。艾未有真人也,於明昧間苟以意命之。萬法皆妄,無一真者,此可疑也。

白話文:

【取艾草的方法】

在端午節這天,太陽尚未升起時,在艾草叢中用心尋找形狀像人的艾草,一旦找到就用它來做灸療,效果非常顯著。小時候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說法,但已經記不清是哪本書了。艾草當然不會真的長得像人,但在朦朧晨光中,只要用心去想像它像人,就能賦予它特殊的力量。然而,萬物萬法皆非真實,無一例外,這點實在令人感到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