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九、十二經四肢各穴分經主治病症 (4)

回本書目錄

九、十二經四肢各穴分經主治病症 (4)

1. (五)手厥陰心主脈

(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1.中衝:二穴木也,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手厥陰心主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熱病煩悶,汗不出,掌中熱,身如火痛,煩滿,舌強。針入一分。

2.勞宮:二穴火也,在掌中央動脈中,以屈無名指取之。手厥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中風,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熱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脅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食飲不下,大小人口中腥臭,胸脅支滿。黃疸目黃,可灸三壯。

3.大陵:二穴土也,在掌後兩筋間陷中。手厥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如飢,喜悲泣、驚恐,目赤,小便如血,嘔逆,狂言不樂,喉痹,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胸脅痛。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4.內關:二穴在掌後去腕二寸,別走少陽。治目赤,支滿,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煩惕惕。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5.間使:二穴金也,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手厥陰脈之所行也,為經。治心懸如飢,卒狂,胸中澹澹,惡風寒,嘔吐,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腋腫肘攣,卒心痛,多驚,喑不得語,咽中如鯁。可灸五壯,針入三分。岐伯云:可灸鬼邪。

6.郄門:二穴去腕五寸,手厥陰郄。治心痛,衄血,嘔噦,驚恐畏人,神氣不足。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7.曲澤:二穴水也,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手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血,風疹,臂肘手腕善動搖。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七呼。

8.天泉:二穴,一名天濕,在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治心病,胸脅支滿,咳逆,膺背胛間臂內廉痛。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標題:(五) 手厥陰心主脈

  1. 中衝:此穴共兩處,屬性爲木,位於手的中指末端,距離指甲約像一片韭菜葉厚的地方凹陷中。是手厥陰心主脈的起點,爲井穴。主治熱病煩悶、出汗不暢、手掌發熱、身體如火燒般疼痛、心煩滿悶、舌頭僵硬等症狀。針刺深度爲一分。

  2. 勞宮:此穴共兩處,屬性爲火,位於手掌中心動脈中,彎曲無名指可以找到。手厥陰脈在此流通,爲滎穴。主治中風、易怒、持續悲笑、手部麻痹、熱病三天不出汗、驚恐、胸脅痛不能翻身、大小便出血、鼻血不止、氣逆嘔吐、煩躁口渴、飲食難下嚥、口中腥臭、胸脅脹滿、黃疸目黃等症狀。可以施灸三次。

  3. 大陵:此穴共兩處,屬性爲土,位於手掌後兩筋之間的凹陷中。手厥陰脈在此注入,爲輸穴。主治熱病不出汗、手臂痙攣腋下腫脹、持續發笑、心懸如飢、喜歡悲傷哭泣和驚恐、眼睛紅、小便如血、嘔吐、狂言不樂、喉嚨腫痛、口乾、身體發熱、頭痛、呼吸短促、胸脅疼痛等症狀。針刺深度爲五分,可以施灸三次。

  4. 內關:此穴共兩處,位於手掌後離手腕二寸的位置,別走少陽經。主治眼睛紅、胸脅脹滿、中風、肘部痙攣、實證時心突然劇痛、虛證時心煩恐懼等症狀。針刺深度爲五分,可以施灸三次。

  5. 間使:此穴共兩處,屬性爲金,位於手掌後三寸兩筋之間的凹陷中。手厥陰脈在此運行,爲經穴。主治心懸如飢、突發瘋狂、胸口不適、怕風寒、嘔吐、心悸、腹冷、氣息微弱、手掌發熱、腋下腫脹、肘部痙攣、突發心痛、多驚嚇、失聲說不出話、喉嚨有異物感等症狀。可以施灸五次,針刺深度爲三分。岐伯說:可施灸驅鬼邪。

  6. 郄門:此穴共兩處,距離手腕五寸,爲手厥陰脈的郄穴。主治心痛、鼻血、嘔吐、驚恐畏懼、精神狀態不佳等症狀。針刺深度爲三分,可以施灸五次。

  7. 曲澤:此穴共兩處,屬性爲水,位於肘內側凹陷中,屈肘可以找到。手厥陰脈在此匯入,爲合穴。主治心痛易驚、身體發熱口乾煩渴、反胃吐血、風疹、手臂肘腕易顫抖等症狀。可以施灸三次,針刺深度爲三分,留針時間約七個呼吸。

  8. 天泉:此穴共兩處,又名天溼,位於曲腋下二寸,舉臂可以找到。主治心臟疾病、胸脅脹滿、咳嗽、胸背肩胛間和手臂內側疼痛等症狀。針刺深度爲六分,可以施灸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