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易學》~ 卷下 (2)
卷下 (2)
1. 奇經督任圖、奇經各穴
督脈經穴
長強:脊骶骨端,計三分,伏地取。五壯,二分。
腰腧:二十一椎下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兩手重支額,縱四體乃取。七壯,八分。
陽關:十六椎下坐取。三壯,五分。
命門:十四椎下伏取。三壯,五分。
懸樞:十三椎下伏取。三壯,三分。
脊中:十一椎下俯取。五分。
筋縮:九椎下俯取。三壯,五分。
至陽:七椎下俯取。三壯,五分。
靈臺:六椎下俯取。火到便愈。
神道:五椎下俯取。七七壯。
身柱:三椎下俯取。七七壯,五分。
陶道:一椎下俯取。五壯,五分。
大椎:一椎上陷者宛宛中。以年為壯,五分。
啞門:項後入髮際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禁灸,四分。
風府: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禁灸,三分。
腦戶: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半,禁灸,三分。
強間:後頂後一寸半,禁灸,三分。
後頂: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五壯,二分。
百會: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直兩耳尖。七壯,二分。
前頂:囟會後一寸半,骨間陷中。三壯,一分。
囟會:上星後一寸陷中。二七壯,二分。
上星:神庭後入髮際一寸陷中。五壯,三分。
神庭:直鼻上入髮際五分。二七壯。
素髎:鼻柱上端準頭,此穴諸方闕治。禁灸,一分。
水溝:鼻柱下,溝中央,近鼻孔陷中。三壯,二分。
兌端:唇上端。三壯,二分。
齦交:唇內齒上齦縫中。三壯,三分。
任脈經穴
會陰: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三壯。
曲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七壯至七七壯,二寸。
子宮:中極兩旁,各開三寸,經至灸起,連三日止,可以受胎,驗過。
中極: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百壯,八分。
關元:臍下三寸。七壯,一寸二分。
石門:臍下二寸。七壯,八分。
氣海:臍下一寸半,宛宛中。七壯,八分。
陰交:臍下一寸,當膀胱上際。百壯,八分。
神闕:當臍中,三壯。
水分: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七七壯,五分。
下脘:建里下一寸,臍上二寸。二七壯,八分。
建里:中脘下一寸,臍上三寸。五壯,五分。
中脘: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二七壯,八分。
上脘: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二七壯,八分。
巨闕:鳩尾下一寸,心之募。七壯,六分。
鳩尾:在兩岐骨下一寸。三壯,六分。
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五壯,三分。
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橫量兩乳間,陷中,仰而取。七壯至二七壯。
玉堂: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五壯,三分。
紫宮: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五壯,三分。
華蓋:璇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五壯,三分。
璇璣:天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五壯,三分。
天突:在頸結喉下一寸,宛宛中。五壯,一分。
廉泉:頸下結喉上中央,仰而取。三壯,三分。
承漿:唇稜下陷中,開口取。三壯,二分。
衝脈穴
白話文:
長強:位於脊椎骨末端,計量三分,俯臥取穴。五壯,二分。
腰腧:位於第二十一節椎骨下方的凹陷處,挺身伏地,舒展身體,兩手撐住額頭,縱四肢,然後取穴。七壯,八分。
陽關:位於第十六節椎骨下方,坐著取穴。三壯,五分。
命門:位於第十四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三壯,五分。
懸樞:位於第十三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三壯,三分。
脊中:位於第十一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五分。
筋縮:位於第九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三壯,五分。
至陽:位於第七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三壯,五分。
靈臺:位於第六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火到即愈。
神道:位於第五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七七壯。
身柱:位於第三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七七壯,五分。
陶道:位於第一節椎骨下方,俯臥取穴。五壯,五分。
大椎:位於第一節椎骨上方的凹陷處。以年齡為壯,五分。
啞門:位於項後髮際內五分,項部中央的凹陷處,仰頭取穴。禁用灸法,四分。
風府:位於項後髮際內一寸,大筋內側的凹陷處,快速說話時肉會立起來。禁用灸法,三分。
腦戶:位於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半,禁用灸法,三分。
強間:位於後頂後一寸半,禁用灸法,三分。
後頂:位於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五壯,二分。
百會:位於前頂後一寸五分,頭頂中央旋毛處,與兩耳尖成一直線。七壯,二分。
前頂:位於囟會後一寸半,骨間凹陷處。三壯,一分。
囟會:位於上星後一寸凹陷處。二七壯,二分。
上星:位於神庭後入髮際一寸凹陷處。五壯,三分。
神庭:位於鼻直上入髮際五分。二七壯。
素髎:位於鼻柱上端,與頭部齊平,此穴各家方書皆闕載治療方法。禁用灸法,一分。
水溝:位於鼻柱下方,溝的中央,靠近鼻孔的凹陷處。三壯,二分。
兌端:位於嘴唇上端。三壯,二分。
齦交:位於嘴唇內齒上方的齦縫處。三壯,三分。
會陰:位於兩陰之間,任脈、督脈、沖脈三脈的起點。三壯。
曲骨:位於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凹陷處。七壯至七七壯,二寸。
子宮:位於中極兩旁,各開三寸,經脈灸到即起,連續灸三天才止,可以受孕,驗證過。
中極:位於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百壯,八分。
關元:位於臍下三寸。七壯,一寸二分。
石門:位於臍下二寸。七壯,八分。
氣海:位於臍下一寸半,凹陷處。七壯,八分。
陰交:位於臍下一寸,當膀胱上緣。百壯,八分。
神闕:位於臍中,三壯。
水分:位於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七七壯,五分。
下脘:位於建里下一寸,臍上二寸。二七壯,八分。
建里:位於中脘下一寸,臍上三寸。五壯,五分。
中脘:位於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二七壯,八分。
上脘:位於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二七壯,八分。
巨闕:位於鳩尾下一寸,心之募穴。七壯,六分。
鳩尾:位於兩岐骨下一寸。三壯,六分。
中庭:位於膻中下一寸六分,凹陷處。五壯,三分。
膻中:位於玉堂下一寸六分,橫量兩乳之間,凹陷處,仰頭取穴。七壯至二七壯。
玉堂:位於紫宮下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五壯,三分。
紫宮:位於華蓋下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五壯,三分。
華蓋:位於璇璣下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五壯,三分。
璇璣:位於天突下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頭取穴。五壯,三分。
天突:位於頸部結喉下一寸,凹陷處。五壯,一分。
廉泉:位於頸下結喉上中央,仰頭取穴。三壯,三分。
承漿:位於唇稜下凹陷處,開口取穴。三壯,二分。
衝脈穴
幽門:巨闕旁。通谷:上脘旁。陰都:通谷下。石關:陰都下。商曲:石關下。肓俞:商曲下。中注:肓俞下。四滿:中注下。氣穴:四滿下。大赫:氣穴下。橫骨:大赫下。
帶脈穴
帶脈:季脅下一寸八分。五樞:帶脈下三寸。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
陽蹺穴
白話文:
幽門:巨闕穴旁。
通谷:上脘穴旁。
陰都:通谷穴下。
石關:陰都穴下。
商曲:石關穴下。
肓俞:商曲穴下。
中注:肓俞穴下。
四滿:中注穴下。
氣穴:四滿穴下。
大赫:氣穴穴下。
橫骨:大赫穴下。
申脈:外踝下。僕參:跟骨下。附陽:外跟下。居髎:章門下。肩髃:肩端。巨骨:肩端。臑俞:肩髃後甲骨上廉。地倉:口吻旁。巨髎:鼻兩旁。承泣:目下七分。
陰蹺穴
照海:足內踝下。交信:內踝上。
陽維穴
白話文:
-
申脈:位於外踝下方。
-
僕參:位於跟骨下方。
-
附陽:位於外跟下方。
-
居髎:位於章門下方。
-
肩髃:位於肩端。
-
巨骨:位於肩端。
-
臑俞:位於肩髃後面,甲骨上廉。
-
地倉:位於口吻旁。
-
巨髎:位於鼻兩旁。
-
承泣:位於眼睛下方七分。
金門:足外踝下。陽交:外踝上。臑俞:肩後胛上。臑會:肩前廉。天髎:缺盆上。肩井:肩頭上。陽白:眉上。本神:曲差旁。臨泣:目上。目窗:臨泣後。正營:目窗後。承靈:正營後。腦空:承靈後。風池:腦空下。日月:期門下。風府。啞門。
白話文:
-
金門:腳的外踝下方。
-
陽交:外踝上方。
-
臑俞:肩胛骨上。
-
臑會:肩前緣。
-
天髎:缺盆穴上方。
-
肩井:肩膀上。
-
陽白:眉毛上方。
-
本神:曲差穴旁。
-
臨泣:眼睛上方。
-
目窗:臨泣穴後。
-
正營:目窗穴後。
-
承靈:正營穴後。
-
腦空:承靈穴後。
-
風池:腦空穴下方。
-
日月:期門穴下方。
-
風府:頭後枕部。
-
啞門:下巴下的凹陷處。
陰維穴
築賓:內踝上。腹哀:日月下。大橫:腹哀下。府舍:腹結下。期門:乳下。天突:結喉下。廉泉:結喉上。
白話文:
陰維穴:
築賓:在內踝上方。腹哀:位於日月穴下方。大橫:在腹哀穴下方。府捨:位於腹結穴下方。期門:在乳頭下方。天突:在喉結下方。廉泉:在喉結上方。
2. 經外奇穴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準二穴: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稜針出血。
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壯。
白話文:
內迎香兩個穴位:位於鼻孔中,用來治療眼睛突然發紅疼痛。使用蘆管吸出少許血液,效果最好。
鼻準兩個穴位:位於鼻梁頂端,專門治療因酒精引起的鼻部紅腫。適合使用三稜針刺血。
耳尖兩個穴位:位於耳朵尖端,捲起耳朵找到最尖處即為此穴。用來治療眼睛長翳膜,可用小艾炷灸五次。
聚泉一穴: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則不過七壯。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如熱嗽,用雄黃末少許,和於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為末,和於艾炷中灸之。灸畢以清茶連生薑細嚼嚥下。又治舌苔,舌強亦可治,用小針出血。
白話文:
聚泉穴:位於舌頭上,當舌頭的中間,伸出舌頭可見一條直縫,陷進去的地方即是穴位。用於治療哮喘、咳嗽,以及久咳不癒。若要針灸,不可超過七次。針灸時,在舌頭上的穴位處用生薑切成錢幣厚度的片狀來固定,然後進行針灸。若是熱咳,用少許雄黃末與艾灸混合在一起,然後進行針灸。若是冷咳,用款冬花研磨成粉末,與艾灸混合在一起,然後進行針灸。針灸完畢,用清茶和生薑一起細嚼慢嚥。又可以治療舌苔,舌強症狀,可以用小針刺血。
左金津右玉液二穴: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捲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煮三稜針,出血。
白話文:
左金津、右玉液兩個穴道:在舌頭下面兩旁,紫色的脈絡是穴位,捲起舌頭就能找到。治療重舌腫痛,喉嚨閉塞。使用白水煮沸三稜針,刺入穴位出血。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稜針出血。
魚腰二穴: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簾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
白話文:
海泉穴:位於舌下中央的脈絡上。用於治療糖尿病,可以使用三稜針放血。
魚腰穴:位於眉毛的中間。用於治療眼睛出現垂簾或翳膜。針刺深度為一分,沿著皮膚向兩側施針。
太陽二穴: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用三稜針出血,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頸項,紫脈即見,刺出血立愈。又法,以手緊紐其領,令紫脈見,卻於紫脈上刺出血,極效。
白話文:
太陽二穴:位於眉毛後方的凹陷處,就在太陽紫脈上。主要用來治療眼睛紅腫和頭痛。
使用三稜針放血,放血的方法是:用一條布巾緊緊纏繞患者的頸部,讓紫脈顯現出來,然後刺入紫脈放血,就可以立刻痊癒。
另一種方法是:用手緊緊捏住患者的脖子,讓紫脈顯現出來,然後在紫脈上刺入放血,效果非常好。
大骨空二穴:在手大指中節上,屈指當骨節陷中是穴。治目久痛及生翳膜目障。可灸七壯。
中魁二穴:在中指第二節骨尖,屈指得之。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壯。
八邪八穴:在手五指岐骨間,左右手各四穴。
大都二穴:在次指虎口,赤白肉際,握拳取之。可灸七壯,針一分,可治頭風牙痛。
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節岐骨間,握拳取之。可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五壯。
中都二穴:在手無名指本節岐骨,名液門。主治同上。
下都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後岐骨間。主治亦同上。
八風八穴:在足趾岐骨間,兩足共八穴,故名八風。治腳背紅腫,針一分,灸五壯。
白話文:
大骨空穴位於大拇指第二節骨頭上,屈起手指,在骨節凹陷處就是這個穴位。可以治療眼睛長期疼痛以及長出翳膜導致視力障礙,可以用艾灸七壯。
中魁穴位於中指第二節骨頭尖端,屈起手指就可以找到。可以治療五噎、反胃、嘔吐食物,可以用艾灸七壯。
八邪穴位於手掌五根手指骨頭分叉處,左右手各四個穴位。
大都穴位於食指虎口,靠近紅色和白色的肉交界處,握拳就可以找到。可以用艾灸七壯,針刺一寸,可以治療頭痛牙痛。
上都穴位於食指和中指第一節骨頭分叉處,握拳就可以找到。可以治療手臂紅腫,針刺一寸,艾灸五壯。
中都穴位於無名指第一節骨頭分叉處,又名液門。治療方法與上都穴相同。
下都穴位於小指第一節骨頭後面的分叉處。治療方法與上都穴相同。
八風穴位於腳趾骨頭分叉處,兩隻腳共八個穴位,因此稱為八風。可以治療腳背紅腫,針刺一寸,艾灸五壯。
十宣十穴:在手指頭上,去爪甲角一分,每指各一穴,治乳蛾。以三稜針出血,或用絲線扎次節內側,以艾灸五壯。
白話文:
十宣十穴:在手指頭上,距離指甲角一分,每根手指頭各一個穴道,可以治療乳蛾。使用三稜針刺破出血,或者用絲線綁在手指關節的內側,然後用艾灸灼燒五次。
五虎四穴:在手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骨尖,握拳得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
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治瘰癧,可灸七七壯。
肩柱骨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治瘰癧,灸七壯,治手不舉。
白話文:
五虎四穴:位於手掌食指和無名指的第二節骨頭尖端,握拳時可以找到。用於治療手指僵硬,可以施灸五次。
肘尖二穴:位於手肘骨頭的尖端,彎曲手肘時可以找到。用於治療淋巴結核,可以施灸四十九次。
肩柱骨二穴:位於肩膀末端的骨頭尖端。用於治療淋巴結核,可以施灸七次;也用於治療手臂無法抬起。
二白四穴:即郄門,在掌後橫紋中直上四寸,一手二穴,一在筋內間使後一寸;一在筋外,二穴相併,治痔脫肛。
白話文:
二白四穴:是指郄門,它位於手掌後面的橫紋中,直接向上四寸,一手有兩個穴位。第一個穴位在筋的內側,間使穴後一寸;第二個穴位在筋的外側,兩個穴位併在一起,可以治療痔瘡脫肛。
獨陰二穴:在足第二指下橫紋中是穴。治小腸疝氣,又下死胎,胞衣不下。灸五壯。又女人乾噦嘔吐,紅經不調。
白話文:
獨陰二穴:此穴位在腳第二隻腳趾甲下方橫紋之中。治療方法為艾灸五壯。治療小腸疝氣,胎兒死亡沒有排出來,胎盤不下來。另外也可以治療女性乾嘔、嘔吐、月經不調。
內踝尖二穴:在足內踝骨尖。灸七壯,治下片牙痛,腳轉筋。
外踝尖:治腳氣寒,外廉轉筋,以三稜針出血。
鬼眼四穴:在手大指去爪甲如韭葉。用線將兩大指並縛,其間灸之,五癇正發時用。
中泉二穴:在手背腕中陽谿、陽池之間,陷中是穴。灸七壯,治心疼,腹中氣痛不可忍。
小骨空:在手小指第二節尖上。灸七壯,治手節疼、目疼。
印堂:在兩眉中陷處。針一分,灸五壯,治小兒風癇。
子宮二穴: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寸,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蘭門二穴:在曲泉兩旁,各開三寸脈中。治膀胱七疝奔豚。
百蟲窠(即血海):在膝內廉上三寸。灸二七壯治下,部生瘡。
白話文:
在腳踝內側骨頭尖端,有兩個穴位,灸七壯可以治療下排牙齒痛和腳抽筋。
腳踝外側骨頭尖端,可以針刺放血,治療腳氣寒、外側腳踝抽筋。
在大拇指指甲邊緣,像韭菜葉子一樣的地方,有四個穴位,用線綁住兩根大拇指,在中間灸,可以治療五癇發作。
在手腕背側陽谿和陽池穴之間凹陷處,有兩個穴位,灸七壯可以治療心痛、腹痛難忍。
在小拇指第二節骨頭尖端,灸七壯可以治療手指關節痛、眼睛痛。
在兩眉之間凹陷處,針刺一分,灸五壯可以治療小兒風癇。
在中極穴兩側,各開三寸,針刺二寸,灸二七壯,可以治療婦女久無子嗣。
在曲泉穴兩側,各開三寸脈中,可以治療膀胱疝氣、奔豚。
在膝蓋內側上方三寸處,灸二七壯可以治療下半身生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