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鏡草成此書

《目經大成》~ 卷之三 (7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3)

1. 內托千金散十四

玉紅之當歸、血竭、紫草、輕粉去瘀生新,白芷、甘草、白蠟、麻油理肌斂口,自然肉好如初。其他萬靈、萬應,品彙縱多,總不外箇中消息,吾徒欲兼精是道。盡有名言,無妨博搜遠採。

白話文:

以玉紅膏為基礎,其中當歸、血竭、紫草、輕粉能去除瘀血並促進新生組織;白芷、甘草、白蠟、麻油能調理肌肉、使傷口收斂癒合,自然就能讓傷口恢復如初。其他所謂萬靈丹、萬應藥,種類繁多,但都脫離不了這些藥理原則。我的學生如果想精通醫術,應該多方搜集資料,廣泛學習。

2. 太乙膏十五

白芷,當歸,赤芍,元參,肉桂,大黃,大元地(各二兩),乳香,沒藥(五錢),麻油(各一斤),黃丹(六兩)

將前七味油浸十餘日,慢火熬至浮起,濾淨,下黃丹攪勻。俟略冷,入乳沒再攪。過硬添油,軟加丹,務以得中適用為度。傾入瓷罐藏好,勿泄氣。

詩曰:太乙鉛丹乳沒藥,當歸元參京赤芍,大黃白芷桂麻煎,膏成不怕瘡瘍惡。

白話文:

白芷、當歸、赤芍、玄參、肉桂、大黃、生地黃(每種各二兩),乳香、沒藥(各五錢),麻油(一斤),黃丹(六兩)。

將前面七種藥材用麻油浸泡十多天,用小火慢慢熬煮到藥材浮起來,將藥渣過濾乾淨,放入黃丹攪拌均勻。等到稍微冷卻後,再加入乳香和沒藥攪拌。如果膏藥太硬就加入麻油,太軟就加入黃丹,務必要調到軟硬適中、方便使用。將膏藥倒入瓷罐中保存好,不要讓空氣跑進去。

詩中說:太乙膏以鉛丹、乳香、沒藥為主要成分,配上當歸、玄參、赤芍,大黃、白芷和肉桂用麻油煎煮而成,膏藥製成後就不怕各種惡瘡毒瘡。

3. 玉紅膏十六

當歸,紫草,白蠟(各二兩),甘草(一兩五錢),白芷(五錢),血竭(研細),輕粉飛(各四錢),麻油(一斤)

將前五件油浸四五日,慢火熬微焦,濾淨。復煎沸,下血竭少停,下白蠟熔化。退火,投輕粉攪勻藏用。

詩曰:粉草油油芷葉長,佳人簾卷日當陽,蠟紅衫子鮮如血,映得花容紫玉光。

白話文:

將當歸、紫草、白蠟(各二兩)、甘草(一兩五錢)、白芷(五錢)這五種藥材,用麻油(一斤)浸泡四到五天。接著用小火慢慢熬煮到稍微焦黃,過濾掉藥渣。然後再將濾好的藥油加熱煮沸,放入血竭(磨成細粉)稍微攪拌一下,接著放入白蠟使其熔化。熄火後,加入輕粉(飛過,即處理過的輕粉)攪拌均勻,就可以儲藏備用了。

詩說:輕粉、甘草和麻油讓藥膏呈現油潤的色澤,白芷的葉片看起來修長,就像美人捲起窗簾,陽光照耀進來一樣。塗上這紅得像血一樣的蠟紅藥膏,襯托得女子的臉龐像紫玉般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