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 卷之三 (63)
卷之三 (63)
1. 黃耆防風湯熏蒸法二十七
陰邪纏於目系,頭疼睛痛,發散不退,宜以湯氣蒸之。用生黃耆一斤,防風半斤,作湯數斛,盛以大浴盆,盆上置一小板。令病人赤身橫坐於上,周遭以席簟圍定,勿令風入。湯冷再換再添,俟汗大泄,即以本湯浴之,周時可瘥。若陽邪傳陰,攻散有礙,則用青橘葉煮湯,熏洗如前,亦效。
或曰熏蒸徒欲發汗,但白水亦可,何必藥。是又不然,蓋人身竅竇內通臟腑,一切諸氣由竅而入,呼吸傳變,無處不之。黃耆甘溫善補,得防風而功彌速,驅風輔正,兩得之矣。橘葉香濁善散,乘青用而力益猛,第入腠理,不喪元神。所取在氣,非專藉其熱而發汗也。經曰:開者發之,適事為故。
白話文:
陰邪之氣纏繞在眼睛的脈絡,導致頭痛和眼痛,用發散的方法也不能消除,應該用藥湯的蒸氣來薰蒸。使用生黃耆一斤、防風半斤,煮成好幾斛的藥湯,盛裝在大浴盆中,盆上放一塊小木板。讓病人赤裸身體橫坐在木板上,周圍用席子或竹蓆圍起來,不要讓風吹進來。藥湯冷了就更換、添加,等到汗流很多時,就用原來的藥湯洗澡,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痊癒。如果陽邪之氣轉為陰邪,使用攻散的方法效果不佳,就用青橘葉煮湯,像之前一樣薰蒸和洗浴,也會有效。
有人說薰蒸只是為了發汗,用白開水也可以,何必要用藥?這種說法不對,因為人體的孔竅與內臟相通,各種氣都從孔竅進入,透過呼吸傳導變化,無處不到。黃耆味甘性溫,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加上防風,藥效更迅速,可以驅散風邪並扶助正氣,一舉兩得。橘葉香味濃厚,能有效散邪,用青橘葉藥效更強,藥氣進入皮膚紋理,不會損害元氣。這裡所要的是藥氣的作用,不是單純依靠熱力來發汗。《內經》說:開通就要發散,要根據情況來處理。
2. 艾蔥熨法二十八
諸經頭痛,攻散不退,用生蔥白、干艾葉、生西附子等分,同搗如泥,作薄餅,布包,著病人頭上,用熨斗置明火徐徐熨之。焦則再換再熨,痛止為度。蓋蔥、艾能通氣,西附能暖氣,從而熨之,則邪從氣散,亦熱因熱用之治。針砭艾灸,仍是宣泄其熱,功效雖速,出乎無奈,未若此法之穩便,病人樂而從事。炒米、炒鹽,袋盛熨痛處,亦佳。
白話文:
各種經絡引起的頭痛,用發散的藥物治療沒有效果時,可以用新鮮蔥白、乾燥艾葉、新鮮川烏頭,各取等份,一起搗成泥狀,做成薄餅,用布包好,敷在病人頭上,再用熨斗隔著布在明火上慢慢加熱熨敷。如果藥餅烤焦了就換新的再熨,直到疼痛停止為止。這是因為蔥和艾能疏通氣機,川烏頭能溫暖氣血,用熨敷的方法,可以使邪氣隨著氣機散去,也是利用熱性藥物來治療熱性疾病的原則。針刺、砭石、艾灸等方法雖然能快速宣洩熱邪,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不如這種方法來得穩妥方便,病人也樂於接受。另外,用炒過的米或炒過的鹽,裝在袋子裡熨敷疼痛部位,效果也不錯。
3. 通天散二十九
鵝不食草(二錢),羊躑躅花,白芷,青黛,雄黃(一錢),細辛,當歸,芎藭,附子(各七分),麝香(五分),藥俱生用,為極細末,錫罐收藏。吹鼻中。
目暴赤腫,氣血鬱壅肝脾,法當搐鼻兩竅,使邪從涕淚而出,則痛稍止,乃敢開視。故以鵝不食草、羊躑躅花、青黛、雄黃解其風毒,芎藭、當歸、白芷、附子行其氣血。乃麝香、細辛香燥之品,欲其壅鬱速開。經曰:暴者奪之。是蓋汗、吐一變法也。然藥雖少,而性實銳,搐之宜緩而不宜急,體弱及久病人禁用。方名通天何義?天氣通於肺,肺竅開於鼻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為「通天散」,總共使用了二十九種藥材。
配方包含:鵝不食草二錢、羊躑躅花、白芷、青黛、雄黃各一錢、細辛、當歸、川芎、附子各七分,以及麝香五分。所有藥材都直接使用新鮮的,將它們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用錫罐裝起來保存。使用方法是將藥粉吹入鼻中。
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治療眼睛突然紅腫,是由於體內氣血鬱積,肝脾功能失調所引起的。治療原則是通過刺激鼻子兩側,使病邪隨著鼻涕和眼淚排出,這樣疼痛就會稍微減輕,然後才敢睜開眼睛。
方中使用了鵝不食草、羊躑躅花、青黛和雄黃,這些藥材可以解散風邪毒素。川芎、當歸、白芷和附子則能疏通行氣活血。另外,麝香和細辛都是性質辛香溫燥的藥物,能夠加速疏通阻塞的氣機。
《黃帝內經》中說:「突然發生的病症,要用迅速的方法來處理。」這個藥方就像是用發汗或催吐的方法來達到治療效果。雖然藥量不多,但是藥性很強,因此在吹藥粉的時候,動作應該緩慢而不能太急。體質虛弱的人和久病的人都不能使用這個藥方。
這個藥方為什麼取名為「通天」呢?因為肺與天氣相通,而鼻是肺的開竅之處。
4. 固陣
真元衰憊,氣弛精滑,漏泄日甚,不盡不已,匯固方:
白話文:
真元(身體的根本能量)衰弱疲憊,氣息虛弱鬆弛,精液滑脫流失,漏失的情況日益嚴重,如果沒有停止改善的跡象,可用以下固澀的藥方:
5. 玉屏風散一
黃耆,防風(各二錢),白朮(四錢)
御風走雨,雖車馬不免寒濕。以外得之,自然傷形,皮膚枯槁,自汗不禁,理宜峻補衛氣,則形斯復。黃耆甘溫,表虛之聖藥也。防風微苦辛,遇風能御,因以相等。倍用白朮者,取其健脾,不致虛不受補,得以成玉屏風之美名云爾。
詩曰:白朮能過夏,黃耆卻怯冬,遮寒無肉陣,賴有藥防風。
白話文:
黃耆和防風各取二錢,白朮取四錢。
人即使乘坐車馬,也難免會受到風雨寒濕的侵襲。這些外來的因素自然會傷害身體,導致皮膚乾燥枯槁,並且不由自主地流汗。這種情況應該要加強補充身體的防禦之氣,才能讓身體恢復健康。黃耆味甘性溫,是治療體表虛弱的最佳藥物。防風味微苦辛,能抵禦風邪,所以與黃耆用量相等。白朮用量加倍,是因為它能健脾,避免身體太虛弱而無法接受補藥,這樣才能達到像玉屏風一樣保護身體的功效。
詩中說:白朮能幫助人度過夏天,黃耆卻不耐寒冬,身體虛弱沒有足夠的肌肉來抵禦寒冷,幸好有防風這味藥來幫助。
6. 百合固金湯二
生地,麥冬,百合,當歸,熟地黃,芍藥,貝母,甘草,元參,桔梗
肺傷咽痛,喘咳痰血,目赤痛,此方主之。
肺金受傷,則腎水之源絕。腎脈挾咽,虛火上炎,故痛。火上蒸肺,故喘咳。痰因火生,血由火逼,故氣輪赤痛。須生地、麥冬、貝母、元參、桔梗潤燥除痰,芍藥、當歸、熟地黃、百合、甘草養陰滋本。
詩曰:麥門歸貝母,草梗合刪楚,生熟地無人,芍藥開元圃。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使用生地、麥冬、百合、當歸、熟地黃、芍藥、貝母、甘草、元參、桔梗等藥材。
主要治療因為肺部損傷引起的咽喉疼痛、呼吸急促咳嗽、痰中帶血,以及眼睛紅腫疼痛等症狀。
這是因為肺部受到損傷,導致腎臟的陰液來源枯竭。腎脈連接咽喉,虛火上炎,所以引起咽喉疼痛。火氣往上蒸騰到肺部,所以會呼吸急促咳嗽。痰是因為火氣產生,血是被火逼出來的,因此眼睛也會紅腫疼痛。所以需要使用生地、麥冬、貝母、元參、桔梗來滋潤乾燥、消除痰液;同時使用芍藥、當歸、熟地黃、百合、甘草來滋養陰液、鞏固根本。
有人作詩來總結這個方劑的藥物:「麥冬當歸和貝母,甘草桔梗去邪氣,沒有生地熟地的人,芍藥開啟元氣花園。」
7. 妙香散三
人參,山藥,黃耆,茯神(各一兩),遠志,桔梗,甘草(各五錢),益智仁,硃砂(各三錢),木香(二錢),麝(一錢)
因夢遺精,因遺視惑,此方主之。
夢者,因也,想也。無夜無夢,無夢不遺,心神亂矣。神亂則氣蕩,氣蕩則精離,精離目本失資,故視而昏惑。理宜人參、茯神、遠志、桔梗、硃砂清神而安神,山藥、黃耆、甘草、益智仁、木香調氣而益氣。神明氣正,則真火祛邪,淫夢弗作,精不固而自固爾。乃麝臍辟惡通幽之品,假以為使,其千里之驗乎,特本材名散,曰妙香。
雖然夢遺別名幽媾,即妄亦真。凡遠莫寄言,近難踐約,去不能再來,藉得通其殷勤,宣泄情郁。是故今夜邯鄲,明夜巫山,睡過三生亦喜歡。此人夢緣既種,盟可重尋,一枕黑酣,迷離惝恍。又或燈火漸昏,寒衾獨擁,雨蕉風竹,紛聒無眠。牡丹亭上,花神攝合誰來,蝴蝶圓中,月老逗留何處。
驀然心傷,恨服此散。
詩曰:妙香木麝兩氤氳,人靜神凝益遠聞,耆宿授殊詳藥草,風鳴桔梗志無分。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夢遺精,導致視力模糊的狀況。
夢遺,是因為胡思亂想引起的。如果沒有夜晚的夢,就不會遺精,這是因為心神紊亂了。心神紊亂會導致氣散,氣散則精液外洩。精液外洩使得眼睛失去滋養,所以會視力模糊。 治療上應使用人參、茯神、遠志、桔梗、硃砂來清心安神,用山藥、黃耆、甘草、益智仁、木香來調理氣機、補益正氣。當心神清明,氣機順暢,體內的陽氣就能驅除邪氣,淫邪的夢自然就不會再出現,精液也會自然固守。再加入麝香這種能辟穢通竅的藥,來引導藥效,就能發揮非常好的療效。 這個藥方配方精妙,所以稱之為「妙香散」。
雖然夢遺也被稱為「幽媾」,看似虛妄其實也真實存在。就像遠方的事難以傳達,近在眼前的事難以實現,錯過的事情不會重來,只能藉由夢境來傳達心中渴望,宣洩情緒。所以才會在夢中經歷各種奇幻的場景,即使在夢中過了三生三世也感到歡喜。這個人的夢緣既然已經種下,或許可以再次重逢,在睡夢中迷離恍惚。又或者是在燈火昏暗,獨自擁著冰冷被子的寒夜,聽著雨打芭蕉、風吹竹林的聲音,吵得無法入眠。如同《牡丹亭》中花神撮合的場景,又或是蝴蝶園中,月老逗留的地方。
突然感到心傷,恨不得早點服用這個藥。
詩說:妙香散中木香和麝香氣味濃郁,當人靜心凝神時,藥效就能發揮。老醫生傳授藥草的知識,也詳細說明了各種藥材的作用,桔梗雖然有風鳴的聲音,但卻能使人堅定意志。